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許曠 通訊員 楊澤新 楊德義 實習生 吳雅楠
4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安全著陸,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三位航天員順利返回地面,太空“出差”歷時183天。
保障航天員安全往返,是廣大航天科技工作者的使命和責任。湖北航天人為航天英雄撐起“保護傘”。
“生命之塔”守護航天員生命安全
載人火箭頂部有一個標志性的裝置――火箭逃逸塔,被稱為“生命之塔”。一旦高速發射的載人火箭出現意外,逃逸塔將攜帶航天員以比火箭飛行更快的速度逃逸到安全位置。
“火箭在上升過程中,本身速度極快,要在2秒之內以更快速度把航天員帶到安全區域,逃逸系統的可靠性必須達到99.999%,直至100%。”航天科技四院42所技術人員李華說。
自從1992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開展以來,42所研制的火箭逃逸救生系統,先后參與了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三號的發射任務。
“逃逸發動機用于救生,關乎航天員生命安全,我們的原材料是用在逃逸發動機上的關鍵組分,盡管技術上已經非常成熟,依然要精益求精,確保原材料生產質量萬無一失。”李華說。
航空工業航宇救生裝備有限公司研制的航天員失重防護系統,可有效防止航天員因太空失重環境所造成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不良反應,保障航天員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此外,該公司生產的航天員應急救生系統包括抗浸防寒服、救生物品和救生船。航天員回程一旦遇險,這套應急救生系統可保障他們防淹溺漂浮、御寒保暖、待救聯絡和生存等。
“要加大科研投入,服務國家航天強國戰略,積極打造航天領域科技創新平臺,推進全省航天產業發展。”省委軍民融合辦相關負責人說。
為火箭推進劑加注提供保障
3月29日,在山西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我國首型固體捆綁中型運載火箭長征六號改成功發射。
航天三江萬山公司生產的液氧液氮運輸半掛產品,與上裝罐體完成裝配后,用于轉運火箭發射所需的低溫燃料推進劑。
“整車采用液壓動力鵝頸,有獨立的操作系統,整體式車架結構剛度好,可適應與不同型號、不同品牌牽引車對接。”萬山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火箭推進劑的主要成分為液氫或液氧,易燃易爆,萬山公司生產的特種重型工程運輸車,多次為火箭推進劑加注提供堅強保障。
特種重型工程運輸車的問世,促使傳統航天發射運輸由“軌道式”向“輪胎式”轉變,節省了場地空間,節約了鋪設軌道所需的大量成本。
中國航天事業,一次次在浩瀚太空刷新“中國高度”。
2月27日,長征八號遙二運載火箭成功將22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刷新我國“一箭多星”發射紀錄。此次發射升空的22顆衛星中,紅峰公司研制生產的空間光纖陀螺配套10顆“吉林一號”衛星,目前狀態良好,運行正常。
空間光纖陀螺主要用來測量衛星在軌運行姿態,用于反饋調節衛星成像設備對地拍攝的穩定性,提升衛星成像的質量。
截至目前,紅峰公司生產的空間系列光纖陀螺已成功搭載41顆衛星完成飛行試驗,均在軌執行任務,在軌最長飛行時間達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