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戴文輝 通訊員 唐玉海 劉濤
覆蓋十堰的13家影院,曾是亞新文化集團最自豪的資本,在疫情防控常態化階段,卻成為一個巨大包袱。“高峰時年觀影150余萬人次,票房5000萬元,占集團總收入九成,現在年虧損1000多萬元。”董事長張輝說。
怎么辦?亞新文化利用人才儲備,在展館建設、鄉村規劃、動漫游戲等領域開疆拓土,做足“文創+”文章。
去年,該集團營收超1億元,今年預計超2億元。
被逼的轉型,大有可為
2019年歲末,亞新文化策劃組織國風動漫節。武當山下玉虛宮,3000多人參加動漫演唱會,將古鎮的冬夜攪得火熱;在山上,400多人參與角色扮演實景游戲,50多人成功通關,“圓了武俠夢”。
這是武當山第一次舉辦類似活動。網易游戲帶著粉絲、明星來助陣;新浪網全程直播,網上傳播量超過3億人次。
對亞新文化來說,這是一次試水。“當時院線生意好,我們并沒有發展文創的緊迫感。”張輝介紹,亞新文化成立于2007年,旗下影業公司是省內最大的民營連鎖影院。集團在2015年成立堰龍馬眾創空間,涉足文創產業,做出一些產品,但更多是“玩票”性質。
國風動漫節舉辦3天后,疫情來襲。院線關停,直到2020年7月才恢復開放,生意一落千丈。
亞新文化沒有裁員,只能發底薪,一些員工走上街頭賣涼粉。比生活窘迫更可怕的是心底的迷茫。“我們能干什么?”張輝一次次召開內部會議。
他接到安徽九華山的一個電話。九華山景區看到武當山國風動漫節的視頻資料,邀請亞新文化策劃一個類似活動。
這單只有50萬元的生意,卻讓亞新文化找到方向——做文創。“有人才基礎、政策機遇、市場空間,這是一次被逼的轉型,大有可為。”張輝說。
能否讓人眼前一亮
藍天白云下,3棟建筑呈品字形疊在一起,外立面是蜂窩狀,趴著幾只“大黃蜂”。館內,一群孩子扮成蜜蜂,尋找蜜源植物、采蜜、建造蜂巢。
2020年,亞新文化受邀制訂竹山縣擂鼓鎮鄉村振興規劃。考慮到當地正著力發展蜂蜜產業,亞新文化策劃打造“蜂之谷”,建了這個蜜蜂科普館。
“團隊查閱所有能找到的蜜蜂博物館資料,反復開展頭腦風暴,確保方案與眾不同。”堰龍馬眾創空間總經理王智瓏說。
同在竹山,鑼鼓洞戰役紀念館布展面積約400平方米,亞新文化做了整整一年,方案改了17稿。
“有時候甲方通過了,我們還堅持修改。”張輝說,做文創就是賣創意、賣點子,標準只有一個:能不能讓人眼前一亮?
這個過程很痛苦,被一些員工稱為“受虐”,熬夜、碰撞、爭吵是家常便飯。
承接鄖陽區紅色報紙展覽館項目,進門處有一根大柱子,很不好處理。團隊思索了好久,將柱子做成鋼筆形狀,旁邊配上步槍,寓意我黨的“筆桿子、槍桿子”。場館二樓,大家做了兩個月,用400多張老報紙拼成一張600平方米的大報紙鋪地,十分震撼。
把展館產品化
在亞新文化現在的主營板塊中,展館的策劃、建設分量最重。
“展館是重要的文化陣地,還能拓展文創產品銷售、手工體驗、課程會議服務等功能,實現多產融合。”張輝說,我國已進入新一輪文化展館建設周期,以浙江為例,“十三五”期間,該省完成“縣縣都有博物館”目標,“十四五”計劃建成1000座鄉村博物館,“這將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目前,亞新文化已完成80多個展館的設計、建設,有40余名設計師,從創意產生到形成文字圖片,再到合成電腦三維圖、布展,他們已有一條完整的生產鏈。
孝感市反電信網絡詐騙教育體驗館也是亞新文化的作品。這是全省第一家反詐館,有劇本殺、聽音魔盒、反詐文創等35個展品,讓觀眾在虛擬場景中直觀掌握并識破電詐伎倆。去年8月開放至今,該館已接待2.7萬人次參觀體驗。
“孝感反詐館建了9個月。外省有客戶邀請我們去建設類似展館,出于種種考慮,建議他們直接買展品。”張輝說,場館建設周期長、投入大,通過單項設計和展品的營銷,可以實現“展館產品化”,加速打入外地市場。
目前,亞新文化還準備進軍動漫游戲板塊。這個團隊最初僅4人,現有20多人,還不夠用。“我們一個月能完成大約3集動漫的后期制作,而訂單一來就是20集、30集。”張輝說,如有充足的人手、場地,這個板塊還能快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