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余瑾毅、通訊員王紫、劉秀紅)4月29日,一位69歲女性,因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生命垂危,棗陽市三醫院開啟院內綠色通道,靜脈溶栓治療,縮小了患者心肌梗死面積。
據悉,這是我省鄂西北地區開展的第一例基層衛生院急性心梗溶栓。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溶栓治療,早在1998年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已經開展。但是,對于基層衛生院來講,此項技術風險高、難度大,一直未開展。
去年,湖北省出臺《湖北省影響群眾健康突出問題“323”攻堅行動方案(2021—2025年)》,將心腦血管病、癌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3類重大疾病,高血壓、糖尿病2種基礎疾病,出生缺陷、兒童青少年近視、精神衛生3類疾病列為突出公共衛生問題。
湖北省衛健委、省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心在棗陽多次調研后表示,以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為龍頭,率先在基層衛生院或救護車上開展急性心梗的溶栓治療,打通胸痛救治第一公里,縮短心梗患者總缺血時間,改善預后。
據介紹,4月29日,棗陽市三醫接診該患者后,將患者信息發送至棗陽市第一醫院,一醫院心血管內科胸痛團隊核心人員,立即隨120前往三醫院評估患者病情,排除溶栓禁忌癥,立即給予瑞替普酶18毫克靜脈溶栓治療。此后,患者轉運至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后續治療。
“此次高效救治患者,正是得益于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和基層衛生院對胸痛診治的規范性和對胸痛患者的準確診斷。今后,我院將繼續整合院前急救系統與院內綠色通道,協助基層衛生院開展此類技術,幫扶基層衛生院為胸痛患者提供更快、更準確地評估和最恰當的治療,以降低鄂西北胸痛患者的死亡率。”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