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翟興波 雷闖 蔡俊 通訊員 蘇璽
袁輝珍藏著一個鐵盒子,里面擺放著書信、千紙鶴、賀卡等“小玩意”。
這些都是學生們送給他的禮物,上面寫著孩子們的各種“悄悄話”:“袁老師,我們愛你,祝您教師節快樂。”“袁老師,謝謝您對我的照顧。”
支教10年,袁輝輾轉于巴東縣清太坪鎮姜家灣教學點、白沙坪小學、巴東縣民族實驗中學、建始縣高坪鎮望坪中學等多所學校,與學生們建立了深厚感情。
在孩子們眼中,袁輝是親切、溫暖的“土輝哥哥”,給他們帶來了夢想、自信。
“袁老師讓我們找到自信,再也不害怕失敗”
4月25日傍晚,望坪中學足球隊訓練結束,一個清瘦的身影向我們走來。“你好,我叫康華瑞。”稚氣未脫的他主動打起招呼。
康華瑞今年上初三,父母長期在外務工,他從小和爺爺奶奶生活。“以前我膽小,害怕和陌生人打交道,也害怕失敗。”他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袁老師的到來改變了我。”
2020年8月,兩人第一次見面,康華瑞緊張得說不出話來。袁輝面帶笑容,主動與他握手:“一起去踢足球吧?”“不會。”心中膽怯,康華瑞拒絕了3次,直到第4次才勉強答應。
兩人一起爬山、摸魚,識別花朵、果子,一起掃地、洗碗。康華瑞的“膽子”漸漸大了,主動和老師、同學打招呼,搶著幫爺爺奶奶做家務。
2021年4月,袁輝組建望坪中學足球隊。沒有專業教練,沒有球衣、球鞋,彼時,離參加建始縣第三屆足球賽只有半年時間,大家心里沒底。
“要有信心,不放棄。”袁輝給他們打氣,同時聯絡愛心人士募集球衣、球鞋等。最終,球隊贏了4場比賽。
“袁老師讓我們找到自信,再不害怕失敗了。”康華瑞說,從懼怕上場到踢贏比賽讓他明白:世上無難事,只要勇面對。他給自己定下目標:努力學習,考上理想高中。
袁輝經常帶學生踢球、爬山,參加戶外運動。有愛心人士在學校設立獎學金,袁輝提出“樂于助人獎”“團結同學獎”“畫畫進步獎”“唱歌進步獎”等各種獎項,鼓勵學生全面發展。
“袁老師讓我們發現優點,找到自信,走向大城市不膽怯。”畢業于巴東縣民族實驗中學、目前就讀于武漢大學二年級的學生汪佳儀說。
“穿上新衣,溫暖了我整個冬天”
山區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孩子多,缺少關愛。
“袁老師的關心無微不至,讓我感到溫暖。”2017年冬天,清太坪鎮白沙坪小學學生黃思玉手長凍瘡,上課時偷偷把手“縮”進袖子。下課后,袁輝給她遞上凍瘡膏。
譚君蓉記得,四年級時,自己穿著一件破舊外套,冬天上課凍得直哆嗦。袁輝周末專程騎摩托車去集鎮給她買來一件紅色襖子。“穿上新衣,溫暖了我整個冬天。”
學生李鵬博性格內向,學習跟不上。袁輝每個月騎著二手摩托車,行駛30多公里山路,為他做免費家教,教他識字、畫畫、打籃球,鼓勵他多運動,和同學多交流。一年后,李鵬博的成績逐步提升。
學生東婉玲上課發燒,袁輝飛奔回宿舍拿感冒藥;譚田宏突然流鼻血,袁輝將他送到衛生院,守護到天亮;譚勛燦家庭困難,袁輝家訪后悄悄留下1000元……
對孩子們,他有一顆仁愛之心,十年來,從未改變。這也深深影響了他的學生。今年18歲的譚俊杰,曾是白沙坪小學的學生,讀書時經常和同學打架,在袁輝的勸導關愛下,逐步改變。去年,他在上海當了一名快遞員,得知河南遭遇水災,立即捐出幾百元。“我要向袁老師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愛的人。”
“能現場看著火箭發射,一輩子都忘不了”
山里孩子出門少,袁輝爭取各種機會,幫他們走出大山長見識。
2019年,他去北京參加節目制作,帶著16名孩子參觀天安門、科技館、博物館。孩子們都是第一次到北京,聽得認真,學得開心,收獲滿滿。
2021年4月,經袁輝協調,建始縣高坪鎮望坪小學楊劉欣、鄭玉婷、侯語晨、胡俊熙等4名同學,赴海南文昌參加全國青少年航天夢想體驗營活動,觀禮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搭載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發射升空。
“這是我們離航天最近的一次,好開心!”4名小伙伴在海灘上歡呼雀躍。
“空間站是干什么用的?”“我想研究火箭,需要學好哪些技能?”體驗航天STEAM課程,孩子們提出一個個疑問。
“袁老師讓我們開闊眼界,增長了見識。”楊劉欣說,“了解到更多航天知識,感受到祖國的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