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省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夏季攻勢”的第六年。12日召開的動員部署電視電話會議透露,今年“夏季攻勢”將集中完成10個方面3593項治理任務,分批在9月30日前、12月31日前兩個時間節點完成。同時,啟動洞庭湖總磷污染控制與削減攻堅三年行動,推動洞庭湖及入湖河流總磷濃度持續下降,力爭到2025年,2/3以上國考斷面達到Ⅲ類水質。
繼續發動“夏季攻勢”,對重點難點環境問題集中攻堅
完成中央交辦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年度整改任務。對標對表、嚴格時限、舉一反三,完成25個中央層面交辦問題的整改銷號任務,包括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12個,2020年、2021年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問題13個。
推動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治理。9月30日前全面完成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規劃的編制任務,12月31日前完成今年下達的1242公頃修復任務。
加快推進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在前兩年完成620個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任務的基礎上,接續新建242個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實現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
推進工業鍋窯爐氮氧化物和重點行業VOCS綜合治理。完成82家工業鍋窯爐氮氧化物治理,320家重點行業企業VOCS污染治理,19個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項目,推進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協同減排。
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與改廁、鄉村振興等工作相銜接,12月31日前完成617個村的生活污水治理任務。
開展農村千人以上飲用水水源地環境整治。12月31日前,完成1000個農村千人以上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整治,確保農村飲用水安全。
推進洞庭湖總磷污染控制和削減。在湖區實施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農業種植面源污染防治、城鄉生活污染治理、入河湖排污口污染防控項目,12月31日前完成324個重點項目,力爭洞庭湖湖體總磷下降。
加強醫療機構醫療廢水排查整治。嚴格按照“醫療廢水處理處置100%全落實”要求,對各級傳染病醫療機構、20張床位以上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的污水處理設施開展排查整治、問題整改,12月31日前完成600家醫療機構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深入推進尾礦庫污染防治。落實“一庫一策”要求,9月30日前完成119座、12月31日前完成104座重點尾礦庫環境問題整治。
持續推進生活垃圾填埋場問題整改。12月31日前,對環境污染重、安全隱患多的25座生活垃圾填埋場進行重點整治,切實解決好滲濾液污染、惡臭氣味擾民等問題。
開展洞庭湖總磷污染控制與削減攻堅“7+1”系列行動
狠抓農業農村污染防治。加強畜禽糞污處理及資源化利用,實施水產綠色健康養殖“五大行動”;防治種植業面源污染,推進農藥化肥減量增效,開展農田面源污染綜合防治試點;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施農村戶用衛生廁所建設和改造,強化農戶生活污水分類處理處置。到2025年,全省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化肥利用率達到43%以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40%,新增水產養殖池塘生態化改造面積25萬畝,每年新增綠肥種植面積80萬畝以上。
深化城鎮生活污水收集處理。開展城鎮生活污水收集管網系統化整治,推動城鎮污水處理廠出水深度凈化,加快建設出水人工濕地凈化工程。到2025年,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區生活污水直排口和收集處理設施空白區,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提升到70%以上。
強化工業污染治理。深化重點涉磷企業整治,引導石化、印染、食品制造等行業開展清潔生產改造;開展產業園區環境專項整治,今年實現湖區26個省級及以上產業園區第三方污染治理全覆蓋。到2025年,完成“一江一湖四水”干流岸線1公里范圍內化工企業搬遷改造。
推進入河湖排污口綜合防控。建立重點入河湖排污口動態管理系統,加強入河湖污染物生態攔截與凈化,在重要入湖、入河口,因地制宜建設生態前置庫及功能濕地,切實降低入河湖污染負荷。到2025年,基本完成重點排污口環境綜合整治。
加強城鄉黑臭水體整治。開展縣級城市建成區水體排查,建立黑臭水體清單;開展農村水系綜合整治,逐步消除農村地區房前屋后、河塘溝渠以及群眾反映強烈的黑臭水體。到2025年,基本消除縣級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較大面積的農村黑臭水體。
突出生態保護與修復。持續推進湖區生態水網體系建設,推進河湖連通、生態疏浚工程,對重點內湖、內河進行系統整治;加強河湖濕地生態修復,逐步恢復濕地生態功能。到2025年,恢復濕地面積20萬畝,濕地保護率穩定在72%以上。
提升監管能力水平。開展農業面源污染監測與評價、水生生物資源及生境狀況調查與監測,建立完善洞庭湖湖體、主要入湖河流、重點內湖生態環境數據庫,建立城鄉污水處理設施地理信息系統、洞庭湖水質水量水生態動態監測預警體系。
扎實開展“禁磷限磷”專項行動。嚴格落實《湖南省洞庭湖保護條例》,在湖區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含磷洗滌用品,宣傳引導湖區居民自覺使用無磷洗滌用品。
(全媒體記者孫敏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