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劉閃
通訊員 朱世坤
宜影古塔倒影水中,與青山渾然一體,相映成景;四周民居頗具民族風情,錯落有致……5月的利川市團堡鎮野貓水村,是一幅唯美的山居圖。
野貓水村宜影湖畔宜影塔,張寶訓 攝
5月11日,湖北省民族資金績效管理培訓班60余名學員冒雨赴“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利川市團堡鎮野貓水村現場觀摩。現場感悟巴蔓子將軍愛國之情、欣賞土家民歌民舞之美、體驗戶外運動場之大、領略培風長廊之韻、品嘗利川紅與恩施玉露之味、鑄牢民族團結進步之魂。
學員們通過聽取講解、實地走訪、現場交流、觀看演出等形式,詳細了解近年來野貓水村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民族地區鄉村振興、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民族特色村寨保護傳承等情況。
學員冒雨現場觀摩,攝影夏歡
“將野貓水村打造成集生態觀光、休閑度假、特色民宿于一體的綜合康養目的地,因地制宜,切合實際”“駐村工作隊謀劃的‘土家民俗+民宿改造’‘宜居古鎮+避暑康養’等項目有特色,可借鑒可操作……”學員們充分肯定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駐村工作隊引導村民、市場主體發展“民宿+旅游”和“避暑+康養”的經驗做法。
村黨支部書記冉從巍介紹,資金項目是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工程的壓艙石,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系統化、實體化、項目化的重要抓手,抓好項目資金的科學管理、目標管理、績效管理意義重大。從2013年起,由政府出資,全村實施少數民族特色民居改造。改造的要求是風格一致,體現土家特色,民居必須青瓦白墻、飛檐翹角、坡面屋頂。
2016年,全村又開始新一輪民居改造。截至目前,共投入資金400多萬元,對333戶民居實行改造。全村現有民宿60家,夏季日均接待游客700余人,200余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全村民宿旅游年收入600萬元以上。2020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萬元。2021年,村集體經濟收入20萬元。
一石激起千層浪,民居改造帶來的發展何止民宿。宜影古鎮旅游地產入駐,兩期修建數千套避暑房,吸引重慶、武漢等地人群入駐。村里建起200多畝采摘園,1600余畝蔬菜基地,前來打卡、體驗采摘的游客每日絡繹不絕。
學員觀看“利川三絕”之一肉連響,夏歡 攝
近年來,野貓水村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為契機,立足生態底色名片,以發掘民族特色文化、發展康養避暑產業、發揮鄉風文明治理優勢等方式,持續打造民族團結、土家風情、文化傳承、民宿業態為一體的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有效帶動了鄉村旅游發展,村民收入與日俱增,群眾幸福指數大幅提高。
特色村寨的建設,帶來的不僅是基礎設施的變化,更是實現了村寨亮化、綠化、美化,逐步形成了民族元素突出、建筑風格獨特、布局整齊劃一的山鄉村落,成為一個個新的旅游打卡地,為鄉村振興裝上“新引擎”。
藝術家表演利川民歌《龍船調》,夏歡 攝
據了解,近年來,野貓水村持續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各族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團結一心,凝聚合力,唱響“民族團結進步、社會和諧安寧”的時代強音。2014年和2021年,野貓水村兩次獲評“湖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2017年3月,被授予“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目前,野貓水村正著力打造文化名村、產業強村、旅游靚村、宜居新村,沉寂百年的野貓水村,正在書寫一幅嶄新的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