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 (記者譚明猛)5月13日,蔡甸區侏儒山街人大代表走進第七選區,圍繞鄉村振興和鄉村治理,到勝洪村、薛山村、金雞村調研產業項目,聽取產業負責人和村書記、主任意見建議,了解產業發展現狀及重點難點問題。
代表們首先參觀了勝洪村的蘑菇蜀黍食用菌基地,該基地現擁有現代化恒溫大棚12.38畝,普通蔬菜大棚16畝,主要以赤松茸等珍稀菌類的種植和農產品的銷售為主。公司負責人張繼介紹,該基地采用恒溫大棚層架種植技術,1平方米可以產15斤赤松茸,一季可以產4-5千斤,畝產值可達4萬元,公司帶動附近村民就業,平均每日就業人數30人,僅雇傭當地村民的用工開支每個月至少10萬元,最高時達20萬元。公司打造了“蘑菇蜀黍”的綠色食品商標,用科學的綠色的種植技術帶動周邊農戶創業就業,脫貧致富,將綠色健康的食材送上市民的餐桌,社會效益顯著。同時,公司致力于農產品的銷售,利用銷售渠道優勢,將周圍農戶生產的農產品收集起來銷售出去,有效解決農戶農產品銷售難題,降低農戶農產品物流成本,年銷售額超過1500萬元。
隨后代表們到薛山村瓜蒿基地和美麗鄉村建設現場參觀,薛山村瓜蒿產業已十分成熟,產品競爭力強。同時美麗鄉村建設已全部鋪開,積極推進薛山村王家畈、老小臺農房立面整治,村灣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附屬設施工程建設等,涉及農戶144戶,整個項目達4000多萬元,總進度已超過70%,將于今年10月份完工。
代表們一行前往金雞村,參觀了稻田高效綠色生態綜合種養基地,由于全村人口老齡化和土地嚴重酸化問題日益突出,全村荒田荒地接近1000畝,經村兩委干部實地考察,由村兩委干部個人出資,引進“稻+泥鰍+青蛙”、“蓮藕+泥鰍+青蛙”2種種養模式,共種養稻田面積1000畝,探索稻田種植和養殖綜合效益,減少農藥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優質稻的種植效益,同時增加田間的養殖收入,不斷提高收益。
座談會上,人大工委主任朱本啟組織學習區委人大工作會議精神,對人大工作提出明確要求:提高人大工作質量和水平,將“三進”活動走深走實,充分發揮人大代表的作用;加強自身建設,完善人大工作機制,建立人大工作信息平臺,深化代表履職服務能力。
隨后由軍營村、薛山村、金雞村、勝洪村書記、主任分別介紹各村產業發展情況。在聽取書記、主任介紹后,蔣雄文代表指出,目前農業產業發展難主要涉及幾個方面問題,一是土地受到制約,基本農田難以建成廠房,擴大生產,二是農村土地非糧化、非農化現狀,要逐步恢復基本農田種植面積;三是缺乏項目資金。
劉智龍代表感受頗深,通過進選區了解民情民意,零距離聽百姓聲音,聽真話訪真情,將“三進”活動落到實處;同時感覺到侏儒山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容村貌逐步變好,經濟社會在不斷進步,建議各村圍繞四個方面做文章,一是圍繞產業發展,研究1-2個符合農業政策的產品,拓展市場,形成規模,把握產品質量,做成品牌銷售;二是圍繞民生福祉,立足于解決村民急難愁盼的問題;三是圍繞鄉村治理,目前美麗鄉村建設在逐步發展,三分建七分管,建成后管理體制機制也十分重要;四是圍繞黨建引領,推動自身建設,激發鄉村治理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