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評論員 徐漢雄
浙江永嘉縣委組織部日前公布消息稱,為深入實施“人才強縣”戰略,廣泛吸納一批博士研究生來永建功立業,永嘉縣重磅出臺了《關于開展博士招引攻堅行動十條意見》,對新引進的博士研究生,給予30萬元的個人獎勵;對40周歲以下的,再給予8萬元的就業補貼。(據5月16日澎湃新聞)
遂昌縣引進人才的通告。(來源:遂昌縣人民政府官網)
不久前,浙江遂昌縣因一份《引進優秀畢業生入圍體檢人員公告》受到關注。在這份名單中,24名應聘者碩博士的比例高達95.8%,不乏名校畢業生。對應的崗位除了專業技能類,還有一些鄉鎮、街道的基層工作崗。開出的條件也優厚:列入事業編制管理;1年試用期滿考核合格,可按程序聘用為單位中層正職或中層副職職務;全日制碩士研究生、高考第一分數段錄取的全日制本科生享受45萬元補貼;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可享受75萬元補貼。
引進的24名入圍人員基本情況。(來源:遂昌縣官網截圖)
永嘉此次同樣是“重金求才”,除上述個人獎勵之外,用人單位新引進全職博士研究生,最高給予累計40萬元/人薪酬補助,對擬上市企業,最高給予累計60萬元/人薪酬補助。中介組織等機構或個人幫助引進全職工作博士研究生的,分別按每名博士5萬元、2萬元的標準給予引才獎勵。
縣城砸重金求才,值不值?該不該?有人擔心留不住人才,或者來的人才不能人盡其用,花了錢卻起不到效果。其實,無論是發展縣域經濟,還是鄉村振興,都需要人才“下沉”,無論從就業角度,還是從人才資源的均衡配置角度,縣城加大人才的引進,都是好事。
正如遂昌縣人社局一位干部所言,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也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遂昌雖然是個小城,但是發展前景、人才服務樣樣不落后。”開出的待遇也不錯,值得有識之士投身縣城熱土,去建功立業。在“走進遂昌”活動中,來自浙江大學的女博士劉倩贊嘆道,遂昌的人才新政以及重視人才、禮敬人才、成就人才的氛圍,打動了她。
經常說以待遇留人,以事業留人,以感情留人,如果縣城在人才引進中,能做到這幾點,就不愁留不住人才。于人才而言,待遇是一方面,有舒心的干事環境也很重要。
2021年,地處西部內陸的城市鄂爾多斯,打出了年薪60萬招聘清華、北大畢業生當中小學教師的招聘啟事。并稱,只要相關畢業生通過招聘考核,就可獲得上述薪資,“我們財政可以負擔得起”。這句話就是底氣,負擔得起人才的待遇,負擔得起人才的發展空間,負擔得起人才的理想抱負,就是魅力所在。
人才是第一資源,是實現縣域跨越式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和希望所在,只要能“負擔得起”,就不妨廣開“才”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對人才來說,待遇與發展空間也是第一資源。如果雙方都有所愿,各得其所,兩好合一好,就是雙嬴之舉。如果有越來越多的縣城以優厚待遇引進人才,不僅可以起到人才“蓄水池”的作用,為大城市扎堆的人才分流,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也為縣城的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這樣的美事,不妨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