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評論員 吳雙建
“西湖風貌和文化保護”民意懇談會近日召開。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劉捷在會上認真聽取大家的意見建議,代表市委、市政府對大家多年來對杭州工作的關心支持表示感謝,也為西湖沿湖部分柳樹移栽事件的發(fā)生表示歉意。(據(jù)5月16日杭州發(fā)布)
網(wǎng)友相關評論
這個民意懇談會,民意十足。參與的有文化方面的專家,有媒體人士,還有當?shù)氐拿褚庥^察員等。從會議來看,規(guī)格很高,當?shù)刂饕I導都參加了,會上還向公眾致歉。這說明,當?shù)匕盐骱屏录?,當成了大事、要事,上升到一定的層面,這一點值得高度肯定。也可以想見,這次會議主要領導提出的一些原則,也給西湖景區(qū)的規(guī)劃發(fā)展,指明了方向。
“聞過則喜”不是空洞的言辭,更是一種胸襟,因為要聽得見也聽得進批評。西湖的文化中,柳樹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柳樹移栽事件引起輿論高度關注后,當?shù)匾布皶r糾正了。北山街(斷橋-保俶路段)沿湖7棵柳樹已補植完成。另外,有市民反映柳浪聞鶯入口區(qū)域已栽種的40棵柳樹樹徑偏小,與原貌差異較大,也已緊急采購與原栽柳樹品相接近的40棵柳樹且補栽完成。
熟悉的西湖回來了。所幸,這是可以挽回的失誤。
要看到,這不是幾棵柳樹的事,而是一種文化傳承。劉捷稱,要像珍惜生命一樣珍惜西湖自然景觀,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西湖生態(tài)環(huán)境。就應該這樣?。∥骱褪呛贾莸难劬?,明亮清澈,是杭州的珍寶,要倍加珍惜愛護,不能蒙塵。這里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經(jīng)過千年的沉淀和傳承,都有特殊的文化內(nèi)涵。沒有了柳樹,西湖就缺少了靈魂,就會黯淡無光。就像去黃山,沒有迎客松,那讓人多失落。
不少網(wǎng)友就說,去西湖,就是想去感受“西子湖邊楊柳枝,千條萬縷盡垂絲”“濱湖垂柳萬株,間以桃杏梅李”“新愁又到西湖柳,萬縷黃金拂人首”這些古詩詞的意境。千百年來,柳樹在,韻味在。現(xiàn)在西湖經(jīng)過整改,恢復了原樣,這也是敬畏歷史,尊重文化。
此前,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qū)發(fā)布消息稱,將堅持實事求是,對相關單位和人員存在的履職不力、失職失責等問題進行深入調(diào)查,依規(guī)依紀依法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這個也是應該的。作為管理部門,守土有責,不應該發(fā)生這樣低級的失誤。無論如何,西湖的管理,應該在有文化的人手中、有責任感的人手中,這是社會的共識。
西湖移柳風波,也給了其他地方很多警示。特別是在一些風景名勝區(qū),各類工程在進行修復時,應該修舊如舊,減少整體的改動。景區(qū)的風景,需要時間來沉淀,不要弄得每年不一樣,年年修年年改。改來改去,只會改沒了個性,也失去了歷史和文化。
同時,景區(qū)不管是有大的修建或小的改動時,不妨公布整修方案,多問計于民,多參考民意,不要自己拍拍腦袋就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