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一大早,秭歸縣茅坪鎮羅家村村民付先軍就在院子里吆喝著,將一頭頭仔豬從豬圈趕到山林里。
在他手上掛著一個裝飼料的鐵桶,與常人不同他并沒有拎在手上,而是挎在胳膊上。“手前面用不上力,只能用胳膊。”付先軍笑著說道。
一次偶然付先軍受傷,左手5個手指無法伸展開,喪失了勞動能力。突如其來的打擊,并沒有讓他喪失信心。
2020年在五峰學習時,他發現養殖“跑跑豬”大有可為。所謂“跑跑豬”,就是把豬放養在山上,除適當喂些玉米、紅薯等糧食外,讓它們在山中自由覓食、自由活動。在縣殘聯的資金支持和鼓勵下,他開始養殖。
沒有基礎,他在屋后自己一磚一瓦搭起養殖場;養殖場不通公路,每天250公斤苞谷,他人力扛,20分鐘的路程,來回5、6趟,就這樣豬場初見成效。
“跑跑豬的肉質緊實,運動量大,口感好。”付先軍說,前年,自己的“跑跑豬”最高時賣到54元/公斤,比普通豬肉價格高出近10元。
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付先軍越干越有勁兒,除了“跑跑豬”還有土雞,土鴨,一天從早忙到晚。因為養殖方式綠色健康,付先軍養殖的土貨供不應求,成當地“名品”。在自己致富的同時,付先軍也不忘周邊殘疾村民,免費為他們提供土雞苗、小豬仔。
村民李祖朋就是受益人之一,此前付先軍給他送了20只土雞苗,喂大后每只都賣了100元,今年他又收到了1只小豬仔。
“這些年來,他帶動殘疾人15戶,帶動脫貧戶10戶。”該縣殘疾人聯合會理事長董勝說,付先軍不僅不等不靠,還帶動著更多的人共同致富,是大家學習的榜樣。
今年,付先軍計劃延伸產業鏈,探索生態土雞和生態豬肉深加工,以增加產品附加值,帶領鄉親們繼續創造幸福生活。(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金凌云 通訊員 鄭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