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張艷 繪圖 劉陽
上分了,上分了!
“我是浙江的,浙江溫州的……”“我是四川的,四川成都的……”最近,網友爭相模仿的“魔性”視頻走紅網絡,蠻多人通過這種形式介紹自己的家鄉,為家鄉打call。
今天,茶館也玩起了這個蠻火的上分游戲。
大家化身為武漢七大主城區的代言人,開始說唱……
楚小丫
我是武漢的,武漢江漢區的。
這里有中國最長的步行街江漢路,武漢人從小玩到大。小孩子考了高分,作為獎勵,爸爸媽媽把孩子打扮得整潔又好看,帶去江漢路玩。整潔又好看,用武漢話這樣說:“稱透”!爸爸用武漢話這樣說:老特!媽媽用武漢話這樣說:老娘!
銅人像、民眾樂園、六渡橋,是老武漢人最愛逛的地方。六渡橋,用武漢話這樣說:“綠豆橋”!
這里也是男孩子女孩子最集中的地方之一。男孩子女孩子,用武漢話這樣說:“兒子伢”、“姑娘伢”!
嘀嘀嗒
我是武漢的,武漢江岸區的。
這里曾經是五國租界,租界,用武漢話這樣說:“租蓋”!
這里有江景和夜景最漂亮的漢口江灘,漂亮,用武漢話這樣說:“靈醒”、“刮氣”!
這里有武漢人自豪的長江燈光秀,用武漢話形容這樣說:“蠻閃”!“是那個事”!
這里有姑娘伢喜歡去的百年老街中山大道。她們化著精致的妝容去打卡拍照,發朋友圈,或者很小資地端杯咖啡街頭漫步。用武漢話形容這樣說,姑娘伢就是喜歡“吊妖”!
老板娘
我是武漢的,武漢硚口的。
這里有聞名天下的“全國小商品市場第一街”漢正街。漢正街,用武漢話這樣說:“漢正該”!
漢正街有蠻多人靠做小生意,擺地攤發了財。擺地攤,用武漢話這樣說:挖地腦殼。發了財,用武漢話這樣說:“起了簍子”!
漢正街還有很多勞動者用一根扁擔給人挑貨,沒有他們的肩挑背扛,就沒有漢正街過往的輝煌。他們用武漢話這樣說:“扁擔”!扁擔很辛苦,隨身帶有擦汗毛巾。毛巾,用武漢話這樣說:“浮子”!
這里還是“世界冠軍搖籃”,走出了韓愛萍、童輝、陳靜、喬紅、伏明霞、肖海亮、劉黎敏、李娜等15位世界體育冠軍。李娜曾經在賽場上用武漢話吼老公:“加哈子油,莫在那里坐到!”意思是:請給我加一下油,不要在那里干坐著。
尖板眼
我是武漢的,武漢武昌區的。
這里是打響“辛亥革命第一槍”發生武昌起義的地方,他們敢于人先的精神,用武漢話這樣形容:“不服周”!
這里有“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如果你站在黃鶴樓上看長江有人翻船,用武漢話這樣形容:“黃鶴樓上看翻船——幸災樂禍。”
這里擁有中國第二大的城中湖泊東湖。天氣晴好的周末,武漢人愛往東湖跑,畢竟這里風景無敵,哪怕什么也不做,走一走吹吹風都會覺得蠻舒服。用武漢話這樣說:風景“聽了頭”,就是“隨么事都不做”,人也蠻“虛浮”。
歡喜坨
我是武漢的,武漢洪山區的。
洪山菜薹擁有1700多年的栽培歷史,是古代貢菜。作家池莉說,沒有吃過洪山菜薹的人,都不能稱之為超級吃貨。吃貨,用武漢話這樣說:“好吃佬”!
這里是武漢市的教育大區,有很多國家重點實驗室,高科技人才濟濟,掌握著很多高精尖的技術。高精尖,用武漢話形容就是:“尖板眼”蠻多,東西蠻“扎實”!
這里高校林立,大學生特別多。據說在人來人往的街道口地鐵站,十個人里面就有一個是在校大學生。你可能會大驚小怪,用武漢話說:你嚇我喲!
咵爹爹
我是武漢的,武漢青山區的。
曾經,這里是老武漢的工業基地,武鋼是響當當的金字招牌,紅鋼城是很多青山人頗為得意的地方。得意,用武漢話這樣說:“得羅”!
這里的建設者最早來自全國五湖四海。有樂于幫人辦事、說話又算數的北方人,用武漢話說就是:“搭白算數”,“一碗都是我的”!有做事認真、不愛吹噓的南方人,用武漢話說就是:“不鬧眼子”、“不鬧醒黃”!
栽麥子
我是武漢的,武漢漢陽區的。
蠻多老武漢人的外婆在漢陽。外婆,用武漢話說就是:“家家”!
蠻多老武漢人小時候喜歡在漢江用狗刨式游泳。狗刨式游泳,用武漢話說就是:“打鼓泅”!
這里的古琴臺、歸元寺值得玩,還有很多位子雖然比較偏遠、有點隱蔽,但藏著蠻多美食,用武漢話形容就是:“腰子國落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