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張聰
“我有著一個夢,埋在泥土中,深信它不同;
光給了它希望,雨給了它滋養,陪著種子成長;
我有著一個夢,走在田埂上,它同我一般高,我拉著我最親愛的朋友,坐在稻穗下乘涼……”
5月22日,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周年,擁有以上歌詞、由音樂人楊檸豪作曲、易烊千璽演唱的新歌《種子》瞬間刷屏,更擊中了不少人的淚腺。
《種子》封面
“聽哭了!”“每一陣飄著稻香的風里,都有您的祝福與守護!”“童聲一出來我就直接飆淚了,詩一般的場景,清澈又珍貴!”無數網友的留言,都跟著這首歌一起緬懷袁老。
極目新聞記者在聽完《種子》后發現,這首歌的制作人正是畢業于武漢音樂學院作曲系、創作出《從前慢》等經典作品的武漢老鄉、著名音樂人劉胡軼。
劉胡軼
《種子》這首歌的背后到底有著怎樣的故事?
電話那頭的劉胡軼提到,《種子》這首歌其實在三、四年前就已寫好,當時的版本叫《我是一個夢》,歌曲的歌詞是曲作者楊檸豪根據袁老生前在節目中給媽媽的那封信整理創作,而后又經袁隆平院士本人確定的版本。而他也同時透露,楊檸豪與演唱者易烊千璽一樣都是湖南洪江人,洪江,是袁老生活了37年、發現并培育出了雜交水稻的地方。
“其實,去年這首歌我們就做好了,當時老爺子剛剛去世,我們也考慮過放出來的時機會不會不是特別好,所以等到了一年之后的現在。”劉胡軼說,好的作品,尤其是滿懷著愛、紀念和感動的作品一定是“不怕等”的,因此,推遲發行是大家一起商議的結果,也得到了易烊千璽團隊的認同。
據悉,為了錄制《種子》,易烊千璽前后進棚三次,“去年就錄制了兩次,到了今年決定在袁老逝世一周年正式推出來時,千璽要求說,他還是想再唱一遍?!眲⒑W提到,包括易烊千璽在內的所有工作人員對這首歌的制作都非常認真和投入,“千璽是非常非常忙的,但他堅持錄第三遍,而且錄制的時候大家也都是把情感藏在心里,只是在默默進行著這個工作?!?/p>
《種子》MV截圖
《種子》中部那段童聲演唱,被不少網友提到是“最催淚”的間奏,對此劉胡軼表示,童聲的運用是希望能夠借助孩子的身份達到一種“穿越時光”的效果,“因為那封信本來就是袁老寫給母親的,編曲上也是希望通過這樣的安排,營造一種時光旅行的感動。”
劉胡軼也提到,自己做了那么多專輯,但只有《種子》是跟所有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的,“這首歌的真實感特別強烈,我們在創作的時候,那種藏在心里的感動和崇敬,每個人都能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