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上午,在武漢經開(漢南)區甜玉米文化節開幕式上,武漢經開區文化和旅游局正式揭牌。武漢經開區擁有良好的文旅和農旅資源基礎,在生態農業與三國文化及長江景觀等領域優勢顯著,正在全力打造“中國種都”的漢南在生態農業等領域特色顯著,既有享譽已久的甜玉米等優勢產品,還有令人垂涎欲滴的櫻桃園等休閑莊園,在農旅融合發展上擁有廣闊空間。
以農業為依托,以旅游為媒介,可以為當地帶來旅游收入,還可以帶來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機會,有利于引進資金、技術、人才和開拓市場。此外,農業旅游還能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相關產業的發展又可為農業注入新的資金和技術,從而實現農業旅游的良性循環。農業旅游產品,就地取材加工,而且農業旅游產品大多在當地銷售,減少了運輸成本,農民可以直接得到消費者的需求信息,并能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收入,農業旅游對當地經濟的貢獻可見一斑。
農業資源是農業旅游的基礎條件,農業資源和環境的永續利用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農業旅游具有區域性,因此,因地制宜,發揮資源優勢,開發特色項目,有利于資源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資料顯示,漢南在2005年已開始在全國率先舉辦甜玉米文化節,搭建農旅融合與農貿對接的平臺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年漢南的甜玉米在上市前即已收獲8000余萬意向訂單。據悉,得益于區域內良好的水土等生態種植基礎與持續的文化推介等舉措,武漢經開區的甜玉米、西瓜、螃蟹、黃鱔、鱖魚等優質農產品已享譽全國,武漢經開區對于區域內豐富的歷史文化與自然生態資源始終高度重視,已進行了持續不斷挖掘與深度整合。
據世界旅游組織統計,旅游業每增加1個直接就業機會,社會就能增加5至7個間接就業機會。因此,充分利用農業資源,開展有地方特色的農業旅游項目,將對分流農村剩余勞動力起到顯著作用。而且農業旅游關聯度高、綜合性強,其配套服務可以帶動交通、食宿、商業等相關行業的發展,由此可見,開展農業旅游為充分利用農村勞動力開辟了新的路徑。
農業旅游具有廣闊的發展天地,農業借助于農業旅游的進步,將會一步步地向農業現代化邁進。展望未來,農業旅游必將顯示出它的勃勃生機,武漢經開區文化和旅游局的成立無疑是車谷高度重視文旅事業的縮影與最新舉措,必將強有力地助力全區文旅和農旅融合發展再上臺階。
稿源:荊楚網
作者:龔凡玲(武漢經開區)
責編:丁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