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2022年漢南甜玉米文化節在武漢經開區(漢南區)鄧南街道甜玉米種植基地隆重開幕。本屆玉米文化節以“玉米、西瓜熟了!”為主題,通過舉辦玉米論壇、品種評比觀摩會、生吃玉米比賽等系列活動,吸引著全國一大批政企代表、專家學者等知名人士相聚漢南區,共商鮮食玉米前沿科技和種業振興發展大計,助力漢南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經濟發展提速賦能。
眾所周知,玉米是我國糧食與食品供給安全的主要保障作物之一,對我國糧食結構和安全具有重要影響。作為中國甜玉米之鄉,近年來漢南區瞄準“智慧富農、科技強農”的戰略定位,積極構建“1+N”農業產業發展格局,通過大力推行“村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玉米產業發展模式,玉米種植面積6萬余畝、年產值超過1.2億元、農戶年均增收1.6萬余元……一系列實實在在的舉措和具體而微的數據都足以說明:甜玉米已然成為漢南全區農業產業富強、農戶增收致富的“亮麗名片”。這既是貫徹落實2022年湖北省委一號文件關于“確保糧食總產穩定在500億斤以上,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生動注腳,也是讓“中國飯碗”端得更穩、農民生活更為富裕、人民笑容更加燦爛的真實寫照。
應當看到,鄉村振興靠產業,卻也不止于產業振興。此番漢南甜玉米文化節的舉辦,看似僅僅展示琳瑯滿目的優勢特色農作物和品質優良、營養價值豐富的鮮食玉米品種,但更為重要的是,彰顯出其“以農促旅,以旅帶農,以農強文”的立體化協同發展理念。
近年來,在中央、湖北省和武漢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漢南區通過持續擴大甜玉米產業規模、加速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引領種業不斷優化升級,一幅幅“碧葉接天繡山川,金龍吐須兆豐年”的多彩畫卷引領著健康飲食新時尚;同時,借助生產銷售“培埴固化”甜玉米文化,一批批反映漢南風土人情、鄉風民俗、人文風貌的詩歌文集和戲劇曲藝作品競相涌現,在豐富人民群眾文化生活的同時,也讓區域特色鮮明的漢南文化“漫溢”到全國,牽引著四面八方的游客朋友們來此賞玩打卡、觀光旅游,推動起漢南經濟穩步發展。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甜玉米文化節”是漢南面向全省、輻射全國的“地標產物”,其觸角已經延伸到鄉村振興的方方面面、各個領域,影響力不容忽視。
當然,從更深層次的角度來看,以“甜玉米文化節”活動為契機,衍生出一大批直播帶貨、電商購物等網絡新生態模式,同時通過交流合作、招商引資等手段,讓更多的企業家和投資者把目光聚焦于漢南以甜玉米、甜西瓜為首的優勢特色品牌身上,融合數字技術、先進基礎設備,加快傳統產業發展轉型升級、拉伸產業鏈條,集旅游、觀光、生態等多功能于一體,鋪就優勢產業“種有所養、養有所用、用有所得”的“最美致富路”,既是驅動漢南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實現“政企農”三方共贏的生動實踐,也有利于促進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更好推動漢南鄉村振興揚帆遠航。
“陌上人喧包谷熟,村邊煙散柿林黃”。時至仲夏,此時漢南的鄉間田野上,遠遠望去,綠色滿眼、青翠欲滴,氤氳彌漫、香甜撲鼻。衷心祝愿本次玉米文化節能取得圓滿成功,也相信在本次活動的助力下,農民喜慶豐收、口袋更加富足,漢南地方特色農產品品牌進一步被擦亮,同時,也更期待類如此種的活動接踵而至,讓漢南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更加舒展、更顯亮麗。
稿源:荊楚網
作者:付云(襄陽襄州區)
責編:王舒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