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陳泉 通訊員毛千、楊雙)仲夏時節,什么農作物是武漢市民餐桌上炙手可熱的消費寵愛?剛剛上市的漢南甜玉米當仁不讓!2022年漢南甜玉米在延續好吃、安全、健康、多元的基礎上,再次擴大種植規模,從2021年5萬畝連片種植提升至今年6萬余畝。甜、糯、彩等5大系列近百個品種的漢南甜玉米,想必能好好讓“嘴刁”又喜“煨湯”的武漢市民大飽口福了。
6月8日,位于武漢經開區(漢南區)鄧南街道6萬余畝漢南甜玉米種植基地正式開園采摘。記者走近現場的品嘗區,濃濃的鮮食玉米香味撲鼻而來,不少客商在試吃后點贊口感甜潤,能夠搶占鮮食C位。而在連片的玉米地里,來自鄧南街各合作社的種植戶們正將顆粒飽滿、色澤鮮亮的鮮食玉米一個個裝袋、過秤、裝車,他們忙得不亦樂乎,各個臉上都掛滿了幸福的汗珠。
玉米飄香“腰包”鼓 穩住農民增收好勢頭
近年來,漢南甜玉米年產值均超過1.2億元,帶動周邊每戶農民平均增收1.6萬余元,甜玉米成為當地種植戶增收致富的重要農產品。如何將漢南甜玉米賣出好價錢,穩定農民增收的好形勢?
“提產量、保質量、兜底價......”鄧南街相關負責人表示,街道正在推行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模式,該模式是通過構建村集體、市場主體、農戶間穩定長效的利益聯結機制,把群眾緊緊的團結在黨組織周圍。黨組織領辦合作社不僅幫農戶落實好玉米最低收購價,讓農戶放心種、放開種。此外,還積極落實農資生產補貼,請農技專家田間指導提升品質,大力宣傳做強品牌影響力,引導農戶節水節藥降低生產成本等舉措,幫助種植強化風險防控,穩住農民增收好勢頭。
因地制宜選產業 讓鄉村振興之路走穩走暢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涵,而鄉村要振興,因地制宜選擇富農產業是關鍵。
鄧南街境內田野一馬平川,土地肥沃,水源清潔,生態環境優美,這里不僅是中國鮮食甜玉米的起源地,也是全國鮮食甜玉米綜合生產標準示范區。
多年來鄧南街道凝心聚力謀發展,加快“美麗環境”向“美麗經濟”轉變的步伐,打通了“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換的快車道,有效推動“大花園大廚房”的建設。
如今,立足全面小康新起點,鄧南街依托本土資源,因地制宜,在不斷深化“中國甜玉米之鄉”名片基礎上,發展特色鮮明的玉米、西瓜、油菜、草莓、大棚蔬菜等種植業,以及甜玉米加工、特色鄉村旅游等產業+文化項目,讓鄧南的鄉村振興之路走的更加扎實順暢。
練好“本手”功夫能致富 巧用“妙手”繪就鄉村振興圖
武漢經開區(漢南區)山水農林資源優勢明顯,農業資源得天獨厚,甜玉米、西瓜等特色農產品聲名遠揚。長期以來,武漢經開區練好農業“本手”功夫,漢南甜玉米暢銷全國,接下來還將利用甜玉米的先發優勢,培育、種植更多名優農產品,讓更多農產品走出去、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帶來廣大農戶在小康路上不斷前行。
同時,經開區還將借助文化和旅游的“妙手”,大力推進文化旅游與現代農業融合發展、相互促進,以農業助文旅、以文旅興農業,雙向賦能,凸顯“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應,為建設產城融合、宜居宜業“車谷副城”提供強勁動力。
眼下,6萬畝連片玉米種植基地喜迎豐收。漢南甜玉米成了“金穗子”,也讓漢南甜玉米種植戶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未來,雙向賦能的武漢經開將讓漢南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更加舒展、更顯亮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