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舟·新洲”號出征。(航天三江集團供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許曠 通訊員 王濤 魏勤 李小丹
守望蒼穹、逐夢九天。
“神舟飛天”“嫦娥奔月”“天問探火”,每一次“飛天”成就,都有湖北力量助力。
在位于孝感的航天三江“三江精神展館”,一張張老照片、一個個老物件,見證航天人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的珍貴瞬間。
快舟將22顆衛星送入太空
據檔案記載,1969年,國家決定在鄂西山區建立某重點型號的研發生產基地,代號066。
066基地舊址位于宜昌市遠安縣。蘆席棚里搞科研,白手起家繪圖紙,經過長達10年的艱苦論證和攻關試驗,基地生產出中國第一代地對地戰術型號產品。
“當年為了生存,基地的工廠開始生產民品,雖然效益能夠維持大家的生計,但在066人心里,生產國之重器是自己存在的意義。”中國航天三江集團有限公司總設計師、科技委副主任胡勝云說,老一輩三江人盡管遭遇許多挫折,還是堅定地走出一條自主創新之路,這種精神影響和激勵著一代代人。
重組整合后的中國航天三江集團有限公司,依托原有技術,研發出可以靈活發射的固體運載火箭,投入商業航天發射。
2017年,由航天三江研制的快舟一號甲固體運載火箭完成我國首次商業運載火箭發射任務。
2021年,快舟一號甲成功完成3次發射,快舟火箭持續保持發射最“快”的記錄。
截至目前,快舟已成功發射12次,將22顆衛星送入太空。
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的快舟火箭產業園,已形成較完備的固體運載火箭總裝測試能力。
航天產業鏈主線全部投產
中國航天事業,一次次在浩瀚太空刷新“中國高度”。
6月5日,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陳冬、劉洋、蔡旭哲3名航天員將在軌工作生活6個月。
由航天三江紅峰公司自主設計生產的“太空廚房”“太空醫院”和“太空空調”系列產品,再次為航天員太空生活提供“貼心服務”。
“在太空,航天員能品嘗可口的中國味道、享受太空按摩、進行實時健康監測。”紅峰公司太空產品主管工藝師李凱說。
2020年12月3日,嫦娥五號上升器從月面起飛,點火起飛前,嫦娥五號著陸器上升器組合體攜帶的五星紅旗成功展開。
“這面五星紅旗,在正負150攝氏度的溫差下仍能‘保持本色’,選材耗時超過1年,對近30種纖維材料進行熱匹配性、耐高低溫、防月球塵埃等試驗,最終才選定某新型復合材料。”中國航天三江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馮杰鴻向記者展示一面閃耀月球的國旗模型。
如今,湖北商業航天產業正穩步推進。除了服務國家重大航天任務,航天三江也在商業航天大道上馳騁,積極探索航天產業發展新模式。
“始終堅持走差異化發展道路,做大做強商業航天產業,輻射帶動地方大數據、智能裝備等相關產業發展。”馮杰鴻說。
今年1月,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三大產業園之一的電磁防護材料產業園投產試運行,標志著該基地的航天產業鏈主線全部實現投產運行。
“高精尖”企業陸續進駐基地,從軍用、民用到商業化,一批批湖北造的“國之重器”相繼問世,標注“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豪情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