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評論員 徐漢雄
熱點熱議
據科技日報微博賬號消息,在啟動對地外文明的搜索后,“中國天眼”取得重要進展。日前,北京師范大學天文系宇宙學與地外文明研究團組中國地外文明搜尋首席科學家張同杰教授透露,其團隊使用“中國天眼”發現了幾例來自地球之外可能的技術痕跡和地外文明候選信號。(據6月14日央視網)
茫茫宇宙,浩渺無窮,有著太多的奧秘等待人類去探索。好奇是人類的本能,就如一首《童年》所歌唱的“沒有人知道為什么,太陽總下到山的那一邊,沒有人能夠告訴我 ,山里面有沒有住著神仙,多少的日子里 ,總是一個人面對著天空發呆 ,就這么好奇,就這么幻想 。”面對浩瀚的宇宙,人類不過如孤單的童年一樣,腦子里滿是“為什么”。以人類現在的科技水平,即便觀測到一些天文現象,也只是驗證一些猜測與假設。
張同杰教授說,“可疑信號是某種射電干擾的可能性也非常大,有待進一步證實和排除,這可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無論最終發現的是什么,每一次新發現,都是巡天觀測的進步,都是為了看到更大的世界,看見更遠的宇宙。
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系全球最大、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見證著中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進一步完善。“中國天眼”觀測范圍可以到達銀河系外星系甚至百億光年之外的宇宙邊緣,能夠接收到100多億光年以外的電磁信號,為人類探索未知宇宙提供了更深邃的視角,也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注腳。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借助“中國天眼”,科研人員可以洞悉星際之間互動的信息,觀測暗物質,測定黑洞質量,甚至搜尋可能存在的地外文明。近日,“中國天眼”FAST通過“多科學目標同時巡天(CRAFTS)”優先重大項目,發現了迄今為止唯一一例持續活躍的重復快速射電暴。截至目前,“中國天眼”共發現約500顆脈沖星。中國科學家還利用“中國天眼”為解決恒星形成三大經典問題之一的“磁通量問題”提供了重要的觀測證據。
隨著性能提升,“中國天眼”將會有更多的發現,也將為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等重要科學問題作出貢獻。所以,無論“中國天眼”發現的地外文明可疑信號,能否最終被確認,每一次的天文發現,都是“中國天眼”對自身潛力、能力的發現,也是人類對自身能力、潛力的自我發現。
“中國天眼”的誕生,本身就是一次“將不可能變為可能”的偉大創造。茫茫宇宙,無論發現什么也不奇怪,也都是人類“將不可能變為可能”的一個注腳。任何科技發現與進步,都是為了造福人類。即便發現了地外文明,相信以人類的智慧與理性,也會懂得趨利避害,這一點應該是無需置疑的。
就如專家所言,天文學是一個滿足人類好奇心的學科,對人類現在的生存條件或者切身利益關聯性不大。即便發現了地外文明,以地球與其他星球的天文距離,相關發現也只能說是推動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和認知,其他的,暫時不必多慮。
聲音
新華時評:“天眼之父”南仁東研究員曾說過,“天眼”是為“下一代天文學家準備的觀測設備”,“中國天眼”將開啟中國射電天文學10年至20年的“黃金期”。浩瀚星空,廣袤蒼穹,自古以來寄托著人類的科學憧憬。未來,要讓“天眼”的視線在一代代科研人員肩膀上繼續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