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主體是經濟的力量載體,保市場主體就是保社會生產力。武漢市漢陽區人民法院深入踐行“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理念,充分發揮司法職能,加大對市場主體的支持力度,全力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2021年,漢陽區法院營商環境建設工作考核在全省111家基層法院排名第一,今年一季度在武漢市法院排名第一,省營商辦確定漢陽區法院為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基層聯系點。
暖企有心,黨建引領點燃“紅色引擎”
“企業目前經營狀況怎么樣?有沒有什么困難?”
企業有所呼,司法有所應。漢陽區法院深入落實省委部署的“黨員干部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組織黨員干警分赴包聯企業,詳細了解企業用工、生產、營收、稅收等情況,主動詢問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并提供有針對性幫扶,切實把黨的關懷送到企業面前,把司法服務做到企業心坎。
在發動黨員干警爭當企業的“金牌店小二”基礎上,漢陽區法院還積極探索“開放式”黨建模式,4月份,與湖北省營商辦共同走訪中鐵大橋局、黃鶴樓酒業等轄區重點企業,并在企業開展“凝聚黨建聯建力量 合力優化營商環境”支部主題黨日活動,通過黨建聯建搭起府院與企業溝通的橋梁,推動把黨員專業優勢轉化為助企優勢,為企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這是漢陽區法院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精準服務企業發展的縮影。近年來,漢陽區法院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頭號工程,作為黨建引領力、隊伍戰斗力提升的重要載體,通過黨組會專題研學部署、民主生活會對照檢查整改、黨員干警示范引領帶動等舉措,積極推動黨建與優化營商環境融合互促,為營商環境工作增添紅色動能。
服務有力,高效便捷暢通“綠色通道”
(資料圖)
“訴調服務站的成立將形成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合力,為園區企業發展營造市場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5月13日,漢陽區法院駐武漢市金屬材料流通協會訴調服務站揭牌成立。
為推動更多涉企糾紛高效化解,漢陽區法院在融入全區訴源治理大格局、發揮院訴訟服務中心調解作用基礎上,積極向外拓展涉企糾紛多元化解渠道,先后與省銀保調中心、市金屬材料流通協會、琴臺公證處等,共建“法院+銀保調中心”“法院+行業協會”“法院+公證”等涉企專業聯調平臺,形成區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法院訴訟服務中心+N個助企司法服務站的“1+1+N”機制。今年以來,訴前化解涉企糾紛1022起,調解成功率44.6%,案涉金額6100余萬元。
“沒想到執行立案這么方便!不僅不需要提供生效證明,還可以全程網上辦理。”一件合同糾紛執行案件的代理人激動的說。
這是漢陽區法院“線上+線下”執行立案場景的生動體現。為切實方便企業辦理訴訟執行事務,漢陽區法院在全面落實武漢法院訴訟服務十項便民舉措基礎上,積極探索“場景化”執行服務模式,推出“線上+線下”執行立案、“速查速控”財產查控處、“法官+”接待約談和案款“一次性”發還四個場景,通過簡化執行環節、提高執行效率,讓企業一站式辦成執行“一件事”。
“強化法治理念,增強擔當作為意識,打造規范、有序的營商環境,增強企業投資信心。”6月10日,漢陽區法院發布《2021年度行政審判白皮書》,深入分析行政執法突出問題,并對建設法治政府、優化營商環境提出意見建議和展望。
行政審判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力量。漢陽區法院連續九年聯合區政府發布《行政審判白皮書》,有針對性提出司法建議,促使政府從執法程序上樹立依法行政意識,不斷提升依法行政水平,通過助推法治政府建設營造良好政務環境,讓企業安心經營、放心投資。
破救有方,破產重整彰顯“司法智慧”
漢陽區法院充分發揮破產審判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產業質效功能,既快速推動“僵尸企業”有序退出市場,又大力幫助“病危企業”脫困重生,用“破”與“救”的司法智慧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本次會議表決事項由出席會議的、有表決權的債權人過半數通過,并且其所代表的債權額占無財產擔保債權總額的70.29%,表決事項通過。”3月15日,武漢某中小微公司破產清算案的債權審查報告和財產管理方案,在京東“ME”平臺線上表決通過。
這是漢陽區法院首次適用破產案件簡化審理方式的一起“執轉破”案件,由一名法官獨任審理,采取并聯破產事項、簡化審理流程、線上召開債權人會議等方式,全方位縮短審理期限,推動“僵尸企業”快速出清。
“批準湖北某煤炭銷售公司重整計劃。”6月10日,漢陽區法院在某煤炭公司破產重整案中依法裁定批準重整計劃草案,助力該公司“破繭重生”。該案是漢陽區法院辦理的首例破產重整案件。
該煤炭銷售公司是漢陽區一家老企業,近幾年因投資失誤導致資金鏈斷裂,無法清償5.5億元到期債務,而被債權人申請破產。破產案件辦理中,漢陽區法院積極推動該公司破產重整,成功引入某能源公司作為戰略投資人,通過注入重整資金用于該公司恢復運營和持續發展盈利,著力挽救“病危企業”。重整計劃啟動后,投資人將注入至少5000萬元重整資金,助力該公司恢復經營、清償債權。該破產重整案不僅大幅提高了普通債權的清償比例,還讓債臺高筑的企業通過重整重返市場,取得了保市場主體、穩職工就業、護合法權益的“多贏”效應。
創新有為,紓困解難釋放“司法動力”
為切實把司法活動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降到最低,漢陽區法院研究制定涉企案件執行9條“負面清單”,從執行立案、財產查控、財產處置、失信懲戒、終本案件管理等方面對執行措施作出禁止性規定,著力以“負面清單”釋放執行“正向效能”,為企業經營發展提供強大司法助力。
“太感謝法院了!這種以租抵債的方法不僅幫我保住了廠子,還讓我有了償還欠款的能力。”湖北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某激動地說。
在申請執行人李某等29人與被執行人湖北某公司執行案中,該公司銀行賬戶無財產可供執行,且處于停業狀態。漢陽區法院經涉企案件經濟影響評估,提出以租抵債的方式幫助被執行公司破解困境,把該公司空置的廠房和機器設備出租,以租金償還債務。這一方案既保障申請執行人權益盡快兌現,又為被執行企業留存發展生機。截至目前,被執行企業已從租金中提取1300余萬元用以履行執行義務。
除了“負面清單”,漢陽區法院還創新“正向激勵”,對主動履行義務的企業出具自動履行證明書,為誠信企業在經營發展、授信融資中掃除信用障礙,在此基礎上,形成“敦促+激勵”“評估+和解”“限高+懲戒”的涉企執行案件辦理“三步法”。該項舉措入選武漢法院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十大創新舉措”。2021年8月推行自動履行正向激勵以來,678件涉企案件被執行人自動履行到位金額2.2億元。
為保障中小微企業債權及時兌現,今年3月,漢陽區法院啟動為期4個月的涉中小微企業案件專項執行行動,通過采取案件篩查、財產線索收集、評估拍賣清理等十項舉措,著力在“復元氣、補損失”的關鍵階段,集中將企業勝訴的“紙上權益”變成“真金白銀”,助力中小微企業發展。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執結涉中小微企業案件546件,為企業發放案款1億元。(湖北日報通訊員張娟 李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