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潘錫珩
通訊員 王媛菲
(資料圖片)
6月20日,鄭渝高鐵正式全線貫通。在湖北西部的崇山峻嶺中,神農架、興山、巴東三座高鐵站驚艷亮相。極目新聞記者采訪了解到,這三座車站從無到有歷時600多個日夜,建設者克服了三大難關,付出了他們的汗水和青春。
第一關:不良地質關
2020年8月,中鐵建工集團項目管理團隊進場,三站樁基工程同時開工。其中巴東站屬谷坡、山丘地貌,地質情況復雜,前期地勘報告顯示,當地存在巖溶及巖堆不良地質。
試樁階段,施工人員發現地質情況與地勘報告存在出入,于是緊急組織人員進行一樁一孔補勘。重新鉆孔424根,其中有230根鉆孔顯示地下存在溶洞,埋深8.6-25.3米。為此,項目部采用混凝土填充法,待混凝土強度達到一定標準后重新鉆進。最終在40天內,成功完成424根復雜巖溶地質混凝土灌注樁施工。
巴東站深基坑開挖期間,地勘顯示基坑部位為微風化結晶灰巖,基巖差異風化作用明顯,挖掘機難以掘進。經初步估算,深基坑部位巖量達2萬方。項目部經多次研究論證,決定采用松動爆破方式進行開挖。最終在20天時間內完成2萬方基巖、1萬方土方挖運。
第二關:惡劣天氣關
2020年11月,湖北省最強寒潮來襲,多地開啟“速凍”模式。神農架站海拔高,加之位于山間風口,氣溫狂降約20℃,且有強風吹襲,現場天寒地凍,大雪紛飛。
此時正值站房主體結構關鍵部位施工,在惡劣的天氣下,技術人員頂風冒雪,提前將每根斜梁的標高寫到每一根盤扣架立桿上,使現場工人一目了然,確保一次性搭設到位,提高效率。
0℃之下,土壤、混凝土、砂漿等所含的水分凍結,建筑材料也容易脆裂,質量安全存在隱患。針對嚴寒環境,中鐵建工集團鄭萬3標站房項目部制定冬期施工專項方案,還準備了棉被、防火布、火爐等保溫加熱設備,確保冬季施工質量。
普通棉衣、羽絨服根本抵御不了山區的刺骨寒風,不少工作人員手腳都生了凍瘡。一位來自云南的小伙笑著說:“老家云南四季如春,我長這么大都沒看過下雪,也根本不知道凍瘡是啥,在這里算是都體驗了一下。”
第三關:協同作業關
施工現場,多個環節和工種需要交叉施工,時間空間都需要協調。神農架站鋼結構施工期間就遇到了重重困難,“當時我們接到通知,站前單位要提前進行承軌層鋪軌。為避免后期大型設備無法上橋施工,我們多次組織技術攻關,最終決定采用先蓋雨棚的逆向施工流程。”面對工期壓力,項目管理團隊另辟蹊徑,決定先從站臺雨棚干起。
中鐵建工集團鄭萬3標站房項目總工陳虹文介紹,工人在雨棚兩側設置了臨時鋼支撐,待下面的柱子建好后,再將屋蓋落到柱子上。2021年1月21日,神農架站站臺雨棚鋼結構最后一跨鋼梁順利完成吊裝,在保證鄭渝高鐵關鍵性線路設備正常建設的前提下,車站也高效完成了跨線雨棚安裝,解決了復雜環境、多專業相互干擾等多項問題,確保整條線路如期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