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評論員 吳雙建
梁鈞天是四川德陽什邡人,6月23日21時50分,梁鈞天通過網絡查詢自己的成績,總分700分,數學滿分。他的媽媽和幾位長輩向他表示祝賀,但他還是比較平靜。他接受采訪時說,自己平常會通過手機看科普類視頻,也喜歡看動漫,有時間也會打網絡游戲。不過,會控制好時間,該學習時,就全心投入到學習中了。(據6月24日紅星新聞)
梁鈞天(圖源:紅星新聞)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高考700分數學滿分的男孩稱愛打游戲,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關注。
當下,孩子沉迷于網絡游戲,是導致親子關系緊張的一個重要方面,玩網游也被社會普遍認為是“喪志”之舉。平常,我們就沒少聽到孩子沉迷于網游耽誤學習的事。特別令人痛心的,就是一些孩子成績本來還不錯,后來因為沉迷網游,學習退步不說,親子關系也急劇惡化。
梁鈞天是學霸,游戲也玩得好,似乎與我們的普遍觀念不符。但不得不說,這就是一個小概率事件,萬不可有“玩游戲不耽誤當學霸”的想法。
筆者倒不是佩服他玩游戲又當學霸,而是佩服他的自控和自律。我想,這才是他能當學霸的主因,而與網游關系不大。
玩的時候玩,該學習的時候就全身心學習,這是我們所提倡的。但這,又有多少人能做得到呢?有網癮方面的專家就說,網絡游戲針對的就是人性的弱點,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沉迷進去,花時間和金錢以獲得滿足感。的確,不少成年人都沉迷游戲不能自拔,又有多少孩子能收放自如?但梁鈞天做到了,他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而游戲是用來調節自己學習節奏的,是讓自己放松的,這才是他的厲害之處。
或許,梁鈞天也有一定的數學天賦,但是一個人的成功,是綜合因素起作用,更多的還是靠后天的奮斗和努力。不管怎么說,自律和自控這兩樣品質,絕對是成功路上的助推器。自律的孩子,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前進的方向。就是我們常說的,將軍趕路不追小兔。因為去追兔子,就把打仗的大事給耽誤了,得不償失。
不僅是梁鈞天,往年也有高考學霸在接受采訪時,談到他們喜歡玩網絡游戲,其實這并不矛盾,也一點不尷尬。會學的人會玩,雖矛盾但統一。我們也要看到,玩網絡游戲誤了學習的孩子更多。否則,相關部門也不會出臺針對未成年人的防沉迷系統,限制他們玩游戲的時間。
梁鈞天只是特例,并不具有普遍性。不管是學生,還是家長,不要從他的事例中得出玩游戲不影響學習的結論來。除非,孩子真的有特別的自控能力。
其實,沉迷于網游不僅影響孩子的學習,其他方面的危害也不小。比如說,沉迷于網游的孩子,很少跟身邊的人溝通,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比如說,在游戲里很容易找到自豪感和滿足感,孩子就會回避現實世界。至于說花費金錢,同樣值得家長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