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式模塊運輸車運送巨輪下水。(通訊員 張毓霞 提供)
【資料圖】
國內首臺1000噸重型平板車下線。(通訊員 張毓霞 提供)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吳堅 通訊員 張毓霞
6月17日,中國第3艘航空母艦“福建艦”正式下水。在電視上看到這一幕,王力波一臉自豪。
王力波是湖北三江航天萬山特種車輛有限公司(簡稱“萬山公司”)副總經理。他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福建艦”船體在建造過程中,是用他們生產的自行式模塊運輸車運輸分段的。
在生產車間,記者看到,自行式模塊運輸車的身體很長,輪子數量非常多,像一個巨大的“鋼鐵蜈蚣”。
“可根據需求自由組合,能輕松運輸萬噸級貨物。”王力波說。
此前,重型工程運輸裝備領域一直都是國外企業的天下。我國建造巨型船舶時,只能將船塢建造在海邊,船舶造好后直接下海。
為攻克這一難題,萬山公司于2004年開始自主研發。一年后,萬山公司首臺平板運輸車成功問世,并贈予長航集團宜昌船廠試用。相同的性能,價格比進口裝備低一半,產品很快打入國內造船市場。
隨著我國造船工藝不斷升級,船舶越造越大。單個平板車承載能力有限,萬山公司開始進軍自行式模塊運輸車市場。
2009年,萬山公司推出第一代自行式模塊運輸車,打破外國技術壟斷。
“輪胎由特殊材料制成,每個承重量都超過15噸。”王力波介紹,模塊車根據使用的需要,用不同的軸長、大小不同的模塊車拼接起來,可承載驚人的重量。
6月8日,武船集團一臺新型船舶順利下水。這臺船舶加上工裝,自重達8800噸,一般車輛根本無法運輸。萬山公司組裝一臺自行式模塊運輸車,用上912個輪子,成功完成運輸任務。
多個車輛自由拼接組成,如何統一指揮?
記者看到,自行式模塊運輸車沒有駕駛艙,車身都裝有動力模塊,具備動力和轉向能力,由計算機統一控制,可同步前進、倒退、原地轉向、水平移動。
“拼接組合使用的車輛越多,聯動作業的難度越大。”王力波說,為保證數據傳輸的穩定性,他們摸索出在傳輸線上增加信號放大器的方式,還通過編程控制數據傳輸的節拍,讓數據傳輸更平均、更規律。“就像在擁堵的道路上安排交警指揮交通一樣。”
有了這些技術的支撐,萬山公司重型工程運輸裝備的應用領域越來越廣。在2019年國慶閱兵期間,萬山公司共動用40多臺重型工程運輸裝備,3小時內在天安門廣場搭建起一座容納2萬余人的觀禮臺,然后在2小時內將其變換成晚會舞臺。觀禮臺被分成38個模塊分別運輸,自行式模塊運輸車的輪子多達3100多個,并在極短時間內精準組裝。運輸車精確對接,誤差控制在1毫米內。
伴隨著我國工程建造重型化、大型化的發展,萬山公司一次又一次打破運輸記錄。
目前,萬山公司軸載達60噸的第四代模塊車已經問世。“未來還將實現無人駕駛和遠程診斷。”王力波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