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海濤在二七長江大橋邊演奏
(相關資料圖)
生活中的彭海濤
彭海濤在黃鶴樓附近演奏
彭海濤在長江大橋邊布置移動琴房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從今年5月開始,或許你曾在長江大橋下、中山大道上、龜山下、琴臺邊,又或者在武漢某一處街頭,看到過一輛白色的面包車,它外表看起來普普通通,但是車內卻暗藏玄機。打開車廂,里面赫然出現的是一臺黑色的鋼琴,而這臺鋼琴的主人此刻正坐在鋼琴前投入地彈著鋼琴,車外熙熙攘攘的人群,打在車頂上紛亂的雨水,都不能擾亂他彈奏的琴聲。
把鋼琴搬進面包車里,讓面包車成為一間移動琴房,這是武漢小伙彭海濤的故事。
6月28日,室外35度,彭海濤開著他的面包車和極目新聞記者相約在武漢琴臺鋼琴博物館見面,“嗨,你好,我是彭海濤。”身穿干凈得體的休閑夏裝,寸頭,曬得黝黑的皮膚,長著一張娃娃臉的彭海濤笑著和記者打招呼。
曾跟著徐克拍電影
人生總要多嘗試
鋼琴小白練習萬遍
讓音樂種子發芽
對于“音樂小白”彭海濤來說,一開始的學琴之路是極度痛苦的。第一首彈奏的曲子,彭海濤選擇了大島渚導演的電影《圣誕快樂,勞倫斯先生》里的《Merry ChristmasMr.Lawrence》,一分鐘的曲子,彭海濤每天彈8個小時,練了一個月,才總算學會。
用他的話來說自學有點“自虐”的成分在里面,“我學習的方式其實挺‘白癡’的,視頻按哪個琴鍵,我就跟著視頻按哪個琴鍵,暫停了無數次。或許從某種程度上,我所追求的東西已經超過彈琴本身。”這種“笨”方式有一個好處,就是讓彭海濤沒有時間、也沒有腦容量再去思考過多的東西,“音樂能讓我的內心安靜,讓我從某一段很糟糕的情緒抽離出來,這也是一種注意力的轉移,是自我療愈的方式。”彭海濤表示,他彈奏鋼琴的時候會立馬投入到音樂帶給自己的世界中去,“我經常彈到淚流滿面,鋼琴是我現在最重要的朋友,它教會了我很多東西,我們每天在交流。”
在接觸鋼琴兩年多的時間里,彭海濤彈琴的時間超過了3000個小時,學會了十幾首鋼琴曲,《愛樂之城》《圣誕快樂勞倫斯先生》《天使愛美麗》《1900》等電影中的配樂,彭海濤都是跟著網絡視頻一個鍵一個鍵學習的。而每首他能彈的曲子,都彈了至少八百遍。
“最喜歡的仍舊是《Merry Christmas Mr.Lawrence》,這是30歲的坂本龍一作曲的,我學習鋼琴的時候也30歲,或許有一絲巧合吧。這首曲子里有鋼鐵意志的篤定,也有人生不可得的悲傷。”彭海濤說這首曲子的曲調像極了中年男人的心境,“我想一輩子彈下去,每一次練習到有一定變化的時候,我就會錄下來,現在已經錄到第七遍了。”彭海濤告訴記者,每首曲子就像一個種子,在百遍、千遍、甚至萬遍之后,“它會發芽,會長大、會生長枝葉出來。”
今年32歲的彭海濤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目前他的主業是在漢正街做褲子批發生意。他在北京呆過九年,大學在北京電影學院學習攝影專業,大二的時候就跟著劇組天南海北地走,跟著徐克導演一起拍攝《狄仁杰之神都龍王》,后來又跟著成龍一起拍攝《絕地逃亡》,當過獨立導演,創過業,做過廣告公司。
大學的時候他花了半個月時間從西寧騎自行車到拉薩,騎著摩托車從北京出發一路騎行到拉薩、喀納斯。雖然年紀不大,但是彭海濤的人生經歷可以用豐富一詞來形容,想干什么就立馬去干,體驗不一樣的人生。談起北漂的日子,彭海濤的回憶還是暖的,“那個時候睡過倉庫,跟著劇組到處跑來跑去,也沒有什么存款,但是日子是幸福的。”談到這里,彭海濤對自己做了一個總結,“你可能也感覺出我的性格了,我性格的優點就是執行力很強,至于缺點嘛——”說到這里他頓了一下,不好意思地笑道,“活得天馬行空。”
2019年,因為父親生病,家里的生意需要打理,他回到家鄉武漢。彭海濤表示那是一段非常迷茫的時段,“心里有很多情緒沒地方排解。”偶然一次,彭海濤在網上看到了一段教彈鋼琴的視頻,萌發了想學習鋼琴的想法。不過和其他人不同的是,他決定自學,“我會攝影,會繪畫,會設計,也懂雕塑,但在音樂方面還是空白,人生嘛,總是要學著嘗試。”
2019年12月,彭海濤在彭劉楊路的一家鋼琴店,買下人生中的第一臺鋼琴。“從沒有想過成為鋼琴家,我只想做取悅自己的事情。”
把鋼琴裝進面包車
源于自己喜歡露營
對于萌生把鋼琴搬進面包車這個想法,彭海濤說這源于自己喜歡露營,“為了不耽誤練琴的時間,干脆把琴和車結合起來,帶著一臺400斤的鋼琴到處跑,這本身就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于是彭海濤又去到了那家鋼琴店,找老板買了一臺最便宜的鋼琴,又找親戚借了一臺面包車,就這樣,一個只屬于自己的私人移動琴房誕生了。
采訪中,在彭海濤的邀請下記者參觀了他的移動琴房。打開面包車后車廂,一入眼便是“愛吃、愛喝、愛練琴”“做個浪漫的人”等字樣的橫幅,一臺黑色的鋼琴、一盞老式的臺燈、咖啡壺、燒烤爐、面包架、各種露營用品……小小的車廂被塞得滿滿當當,“彈琴時會覺得熱嗎?”彭海濤笑著說:“當然會,還會有好多蚊子,不過這些和彈奏鋼琴所帶給我的快感是不值得一提的。”
把鋼琴搬到街頭戶外,這件事引人注目,彭海濤每次外出彈琴,周圍便會有很多圍觀的市民,不過這些彭海濤并不在意,他在意的只有彈著鋼琴的自己和無比放松的心情。會去哪些地方彈琴呢?彭海濤咧嘴一笑,說出兩個字,“隨緣”。經常也會有很多人問他什么時候在哪里彈琴,他也無法回答這個問題,“有時候是雨天,有時候是晴天,不過大多數都是心情比較好的時候。”而琴在車里的好處自然是想走就走,一元路、長江大橋、鸚鵡洲大橋、二七大橋……這輛滿載著鋼琴聲的面包車也仿佛化身成為“盲盒”,為街頭巷尾的人們帶來彭海濤精心準備的“音樂禮物”。
離開武漢九年多的時間里,武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去街上彈琴的經歷,也讓彭海濤重新認識武漢,“武漢依舊是那個充滿煙火氣的武漢。”
“未來有其他想法嗎?”彭海濤思考了片刻,認真地回答:“我想走出武漢,走向世界,把我的鋼琴帶到布達拉宮、帶到玉龍雪山,帶去更多不同的地方,把我對鋼琴的熱愛傳播出去,做一個浪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