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黃先生在中南醫院就診 ?通訊員供圖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黃濤 通訊員 丁燕飛、 楊璠)一年前,工廠作業出意外,黃岡工人右腿被機器砸裂,骨頭外露,而近日,當時險些截肢的他,再來醫院復查時已能獨立用雙腿行走,看起來和常人無異。面對救治他的醫生團隊,他激動的心情溢于言表。
46歲的黃先生(化姓)家住黃岡,是一名砂石廠工人。去年11月作業時,一臺重型機器意外倒塌,砸中他的右腿。黃先生一聲慘叫,只見右小腿被砸開了一個蘋果大小的傷口,不僅血流不止,還能清楚看見暴露的被砸得四分五裂的骨頭。工友將黃先生送到附近醫院求醫,但傷勢嚴重,醫生告知可能需要截肢,而當地醫療技術有限,遂趕緊向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創傷與顯微骨科求助。
創傷與顯微骨科簡超博士接到電話,第一時間在醫院、科室的協調下開辟了綠色轉運通道,并在患者抵漢之前奔赴急救中心守候。黃先生乘救護車抵達,簡超博士醫療團隊為他做了細致全面的檢查,經評估,初步診斷為右脛腓骨開放性粉碎性骨折,脛骨可能有骨及關節的缺損,右小腿皮膚軟組織缺損,右脛前動脈、脛后動脈損傷。黃先生的傷情屬于肢體嚴重損傷,黃先生一度崩潰,害怕截肢,喪失勞動能力。簡超博士團隊一邊安慰他,一邊進行了綜合評估,決定保肢!黃先生聽罷重燃希望,表示全力配合。
當日,醫生團隊先為他徹底清創,進行了骨骼臨時外固定、動脈修復及傷口負壓治療,讓碎骨塊異位寄養在大腿內側。經過精細處理,5天后,積極信號傳來,黃先生情況穩定,保肢可行,簡超博士團隊便在次日為他進行了確定性手術治療——由中南醫院設計并改良的“血流橋接”腓骨骨皮瓣移植修復小腿骨、動脈、皮膚復合組織缺損,骨骼改為鋼板外置固定,手術難度極高,而醫生憑借精湛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用時6小時,順利完成。黃先生的腿,保住了!
術后1個月,黃先生傷口愈合出院,后期在接受了取出異位寄養骨塊進行植骨及更換腓骨內固定的小手術后,腿的外形也得到了修復。黃先生欣喜萬分,更積極地配合醫生做康復訓練,在醫患的共同努力下,術后4個月,他已經能夠下地,完全負重走動。上個月,黃先生前來復查,右腿功能恢復情況良好。黃先生在電話隨訪時向醫護表達了全家真摯的感謝,同時也帶來一個好消息,作為家中頂梁柱的他已能夠返廠干活了。
創傷與顯微骨科學科帶頭人喻愛喜教授介紹,隨著肢體創傷的顯微修復技術普及與進步,許多肢體嚴重損傷的保肢不再困難,然而,當進行保肢治療決策時,不僅要考慮‘保得住’,更要考慮‘保得好’。傳統治療模式多是骨修復與軟組織修復的簡單、重復的疊加,往往會導致手術次數多,治療周期長;骨和軟組織外露時間長,容易導致骨感染、軟組織壞死;顯微重建手術經常要在瘢痕里分離血管,難度大、風險高;即使經過多次手術保肢成功,也很難恢復理想的功能。同時,多次手術所需費用巨大,也不利于患者肢體的早日功能康復鍛煉,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而像此次采用“骨整形”策略,在徹底清創后有計劃、有次序地高效完成骨與軟組織的同期修復,不僅降低了感染的發生,也縮短了患者住院時間、減少了手術次數,有利于早期快速康復。
據悉,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創傷與顯微骨科由1994年成立的顯微骨科發展而來,是國內最早將骨科與顯微外科整合的單位之一,以將顯微外科的理論與技術應用于骨科疾病的治療為特色,在國內很早就開展嚴重肢體損傷的急診顯微修復。經過幾代專家的努力,目前學科開展的急診顯微修復等一系列用于嚴重肢體損傷的綜合技術,成功率居國內先進水平,并形成了完備的嚴重肢體創傷救治團隊與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