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中國人的主食之一。是一日三餐中,永恒的記憶。在云夢縣曾店鎮,大米不僅僅是主食,更代表著濃濃的鄉情。
曾店,地處云夢縣東北部,這里平原與丘陵結合,俗稱“崗地”,是優質大米的理想產地。
(資料圖片)
盛夏時節,稻谷已進入收割季。曾店的田間地頭,大型收割農機通過發達的交通運至農田。
幾分鐘內,便將一畝農田收割完畢。之后,稻谷被托運到加工廠,加工成潔白如玉的大米。
大米品種多樣,在漫長的歷史中,聰明的勞動人民將大米加工成許多美味。
過去,由于農業生產力低下,用土磨、石臼等工具進行加工,稻谷容易被碾成細米。曾店人便將細米收集起來,用來煮粥,或磨成米粉攤餅。炕細米粑便由此誕生。
如今,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許多曾店人依然忘不了兒時的味道。于是,當地土菜館按老人傳授的方法,改良“炕細米粑”這道菜品,并取名“憶苦思甜”。
細米磨成粉末,混合蔬菜末,攤入油鍋中,小火慢慢淅烤。直到表面焦黃,酥脆飄香。這道菜,老少皆宜。
對曾店人而言,“炕細米粑”是艱苦生活的樸素慰藉;珍珠糯米丸、臘肉煮豆絲則是豐年臘月的滋潤風味。它們仍以大米為主體,卻因葷腥的加入而別具誘惑。
浸泡糯米,切斬肉末,混合魚糜,握手成團。晶瑩剔透的糯米包裹住美好生活的向往,隨之在蒸鍋里緩緩醞釀,直至軟糯鮮香!
而另一邊,則是最為樸實的烹飪。紅白相間的臘肉切成薄片,倒入鍋中,煸出油脂。加水與豆絲混合燜煮。
臘肉切成薄片
倒入鍋中,煸出油脂
加水與豆絲混合燜煮
只需片刻,湯汁濃稠、香氣四溢。撒上白胡椒粉,盛上一碗,溫暖至極。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美食的背后,往往儲藏著艱苦的農業記憶,蘊含著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正因此,它們的味道讓人難以忘懷。
(湖北日報客戶端 通訊員吳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