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暇時光不知去哪里時,很多人都會說:去江灘逛逛吧。“逛江灘”仿佛已是武漢人刻進骨子里的日常,似乎那里有著無窮的魔力。
今年是武漢江灘建成20周年。二十載春秋冬夏,奔流不息的江水聆聽了無數歡聲笑語,綠意蔥蘢的樂園又珍藏了多少美好時光。
20年來,武漢江灘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長江之濱綿延到兩江四岸。不論如何變化,這座市民樂園始終與城市共生長,同百姓心連心。
(資料圖片)
20歲的武漢江灘越來越美
20年前開歷史先河的決定
武漢江灘的建設,肇始于20多年前的龍王廟綜合整治工程。
2000年以前,漢口江邊灘地還是一個建筑雜亂無章、缺乏規劃管理的地方。尤其是著名的龍王廟險段,因經常遭受洪水的侵襲屢次進行修繕,漢口江灘的系統整治勢在必行。
時任武漢市水務局局長的傅先武認為,對于一個被長江貫穿的城市而言,防洪規劃的首要目標是保安全。“但防洪工程如果能與環境整治緊密結合,將防洪堤、岸灘、水域統一規劃統一設計,建設江灘公園,無疑是一舉兩得的大好事。”然而,這是一項前無先例的創舉,多位專家花了兩年多時間反復設計與論證。
2002年初,工程正式開工。搬遷58家企事業單位,拆除各類建筑物9.8萬平方米……8個月后,2002年國慶長假第一天,1.2公里的漢口江灘一期工程向市民開放,十余萬游客爭相一睹芳容。
隨后20年間,漢口江灘二期、三期陸續建成,武昌江灘、漢陽江灘、漢江江灘風格各異……綿延兩江四岸的江灘風景區,成為這座濱水城市獨特而珍貴的城市風貌。
今年7月,武漢江灘再添一塊“金字招牌”:入選國家水利風景區高質量發展標桿景區,武漢江灘在全國范圍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顯著提升。
漢陽江灘大禹神話園修繕一新
點滴變化總是打動人心
在武漢江灘,游客們時常發現一些變化悄然發生,“變”到人們的心坎上。
“太驚喜了,一段時間沒來,兒童滑梯換了一整套全新森林主題的,孩子玩得不想走!”上個周末,在漢口江灘三期健身廣場,市民余女士驚喜于眼前之變。她告訴記者,此前這里的兒童游樂設備比較老舊,更新后孩子們玩起來更安全,家長也更放心。
今年國慶節前,不少人驚喜地發現,江灘里又增添了6臺冷熱水直飲機。原來,為解決游客冬季飲熱水難問題,江灘辦對原有的直飲水機進行改造升級,小小的變化令游客備感貼心。
周一清晨,今年66歲的何女士和朋友們在江灘晨練后,在直飲水機上接了一杯溫開水喝,十分舒暢。“以前我們要自己從家里帶熱水來,現在好了,只需要帶個杯子就能隨時喝熱水。”
20年來,從大型工程建設,到小型人性化設施增添,江灘的改變從未停步。
今年,武漢市江灘辦在漢口江灘二期長江二橋下特辟場地,再投入200余萬元建設3塊標準籃球場,目前工程已進入收尾階段,將于近期開放。
景色優美更飽含人文氣息
江灘不僅僅是一個普通的開放式景區,更是大江大湖大武漢展示水文化、講好水故事的重要陣地。近年來,武漢江灘先后建成橫渡長江博物館、防汛陳列展、節水科技館,先后打造地書大賽、蘆花節等特色文化活動。市民感慨:江灘不僅風景美,還有文化、有故事。
今年暑期,位于漢口江灘的橫渡長江博物館里,周末開放的“博物館奇妙夜”總是能吸引不少中小學生的到來。武漢的夏夜里,孩子們在江邊吹一吹涼爽的風,再到博物館里感受渡江文化學習歷史知識,愜意而充實。
今年,“武漢防汛陳列展”線上VR展覽正式開放,足不出戶,打開手機就能觀看武漢防汛的歷史和現在,通過VR特效還能夠給參觀者身臨其境的現場感。
與專業項目團隊合作建設的江灘首個元宇宙項目“網上博物館”,目前已初具雛形,預計很快就將上線,相信武漢江灘又會給更多市民帶來新潮的科技感。
豐富的文化場館、濃郁的文化特色,總是散發出獨特的魅力。不少外地游客常常是被武漢江灘旖旎的自然風光所吸引,但最終沉醉于她濃郁厚重的歷史和文化氣息。
市民參與治理共享發展成果
武漢江灘堅持每月舉辦的“面對面大接訪”,相信不少市民都參與過。活動中,江灘辦每個職能部門輪流參與,負責人耐心傾聽市民意見建議,改進工作、完善設施。兒童樂園、籃球場、飲水機……近年來的這些變化,正是應市民的呼聲迅速落地。
今年,江灘重點探索治理現代化,開展“美好江灘共同締造”實踐活動,構建武漢江灘共謀共建共管共享共評的社會基層治理新格局。搭建江灘服務共建平臺,引導市民和社會組織參與江灘管理,體現“眾管”理念。
在2022年“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中,武漢市江灘辦班子成員廣泛收集市民群眾意見,開展“面對面 聽期盼”大接訪活動6次,收回問卷600余份,收集市民意見建議58條。匯總整理解決社區“兩委員一代表”和群眾提出的問題和建議共18項。“江灘是市民的,要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才能把微改造改到群眾心坎上。”武漢市江灘管理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
也正是因為一直堅持這樣的理念,20年來,武漢江灘不論延伸多遠,始終與城市共生長,同百姓心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