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王騰 曹聞加)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重點和難點,是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保證。
12月8日,筆者實地走訪咸安區各個村莊,探尋集體經濟發展的成效。一路上,各村特色產業蓬勃發展,村民們為拓寬致富路辛勤勞動。近年來,咸安區持續實施村級集體經濟“消薄培優”工程,通過多種方式,實現村集體經濟發展。
(資料圖)
聯系幫扶,補齊短板
在雙溪橋鎮高鋪村,這里遠離城市,經濟基礎薄弱。短短三個月時間,村里已經蓋起了占地800平方米的客運聯合體,建成了農產品交易中心項目,還打造出了占地600平方米的加工車間。
高鋪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黃超平表示,這一切都離不開掛點部門的跟蹤幫扶。黃超平說:“咸安區委書記顧興旺將高鋪村作為‘共同締造’的包保試點,在壯大集體經濟發展上給予思路指導、政策扶持,我們村這才有了新面貌!”
2022年,在咸安區鄉村振興局、區財政局的幫助下,高鋪村獲得110萬元資金支持,建好了客運聯合體和農產品交易中心項目。同時,村里還爭取到“庫區移民后扶”項目資金50萬元,把老舊危房改造成新車間。這兩個項目有望在明年成為高鋪村集體經濟的增長點。
村里的發展吸引了不少外出務工村民返鄉創業置業,袁四軍的餐廳正在裝修,他告訴筆者:“我是本地人,以前在外地做餐飲。現在回老家租下了村里的地方來做餐館,這里生意肯定不錯。”
咸安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區今年組織8名區級領導干部,聯系幫扶了24個集體經濟薄弱村,常態化開展走訪調研,全面摸清基本狀況,找出發展問題短板。在此基礎上,幫助理思路、定方向、謀項目、抓推進,進一步推動了集體經濟薄弱村發展提標升級。
因地制宜,找準動力
汀泗橋鎮的古田村坐落于幕阜山的余脈之上,這里曾是竹海之中的一處世外桃源,也是有名的長壽之鄉。當地水源中含有大量人體所需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這些寶貴的山泉水,成了古田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動力之源。
2021年,古田村向咸安區鄉村振興局申請資金120萬元,建起一棟2160平方米的廠房。古田村漫居飲品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熊超投資1500萬元,從廣州市購買了先進的水處理設備,租下了村里的廠房。當年10月,工廠正式投產。
熊超說:“好山出好水,來古田村投資就是看中這里無污染的環境。2022年一年的銷售額能達到600萬元以上。今年剛剛打開市場,預計明年實現營業額翻倍。”
古田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周雄偉表示,這家公司每年給古田村上交租金12萬元,村集體還每年享受公司年利潤5%的分紅。在壯大集體經濟的同時,該公司目前已為10多個村民提供了工作崗位,每年增收5萬余元,成為了古田村鄉村振興的產業動力。
與此同時,省道S319咸趙線將古田村與熊家灣、陳家溝這些鄉村旅游熱點串聯了起來,鄉村旅游業由點帶面,共同發展。古田村的“綠水青山”,正在為集體經濟貢獻“金山銀山”。
據了解,咸安區鼓勵各村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積極開發“資源開發型”集體經濟,支持滿足條件的各村依法對集體所有的各類資源進行開發。同時,該區還指導城郊村在符合規定的前提下,通過開發、發包或租賃等多種方式,利用相關資源增加集體經濟收益。
招商引資,跨步向前
在橫溝橋鎮栗林村,村里的3棟大樓已經被企業承租,其中1棟將被用來作為酒店。占地227畝的粵海藍盾駕駛培訓中心,是栗林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主力。
橫溝橋鎮栗林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鎮軍介紹,目前每年租金200多萬元,等酒店建好了,租金收益能達300多萬元,企業還帶動10多名村民就業增收。
據悉,栗林村“兩委”班子主動作為,不斷招商引資,積極采取措施推動項目落地。湖北粵海藍盾交通服務有限公司常務校長盧莉丞說:“原本有4個村備選,但我們被栗林村兩委成員的誠意感動,最終選擇在此落戶。”
栗林村的努力,最終讓村民持續受益。栗林村3000余村民每年居民醫保全部由村里統一購買,村集體每年投入200多萬元用于福利保障,大病救助、大學生學費補助等事項都由村集體出資。村民們過上了幸福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咸安區還鼓勵各村積極發展“資產經營型”集體經濟,支持有條件的村級組織依法經營和處置村級集體資產,通過各種方式為村集體增加收入。
截至目前,咸安區有60個村實現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至10萬元,38個村可達10至20萬元,20個村達到了20至50萬元,更有7個村實現50萬元以上的集體經濟收入。全區集體收入超10萬元村占比為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