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湖北日報訊(記者劉暢、通訊員李田)“嚇死我了,還以為得了什么絕癥……”得知連續發熱癥狀是藥品不良反應后,市民李先生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懸著的心也落回了肚子里。
幾天前,李先生因外傷前往某三甲醫院門診進行輸液治療,注射鹽酸莫西沙星后全身發熱,體溫最高達39℃。起初,他以為是傷口引發感染導致的,并未在意,做完退熱處理后仍繼續輸液。在連續用藥的五天里,李先生每天都會發熱并伴有全身皮疹,這一下讓李先生慌了神,急忙找醫生咨詢。醫生認為發熱很可能是莫西沙星注射液的不良反應導致的,是一例典型的藥品不良反應,并立即給李先生停藥。停藥后,發熱、起皮疹的癥狀果然再未出現。
隨后,醫院將這例不良反應上報至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系統。
“根據描述,李先生可能是不良反應中的過敏反應?!蔽錆h市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監測科負責人李田分析。據介紹,不良反應主要有以下幾種:最常見的是副作用,即藥物在常用量時所發生的與治療作用無關的不良反應,停藥后副作用會很快減輕或消失。此外還有過敏反應、后遺效應及成癮性與依賴性。
藥品不良反應監測評價是藥品監管體系中的哨兵,通過及時發現、調查、評價、處置不良事件和預警信號,為群眾安全用藥守衛站崗。截至2022年12月8日,監測中心今年共收集評價藥品不良反應報告18314份,報告數較去年同期增長9.16%。其中,新的和嚴重報告占比41.28%,嚴重報告占比17.92%。據了解,目前90%以上的藥品不良反應報告來源于醫院,自2020年武漢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官網增設了個人報告途徑后,市民自己也可以上報藥品不良反應了。
收到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后,監測中心工作人員會進行審核和重點關注,并從專業角度判斷是否存在關聯。當評價合格后,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將被納入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數據庫,作為藥物安全性及有效性再評價的信息數據基礎。當某種藥物存在嚴重不良反應,國家藥監局會對該藥物的風險與獲益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采取相應措施,比如增加警示語、修改說明書、限制使用、停產撤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