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評論員 徐漢雄
【資料圖】
12月18日,話題#蘇州核酸采樣屋變身發熱診療站#和#蘇州核酸屋變身值得借鑒嗎#接連沖上熱搜。(據12月18日紅星新聞)
核酸亭變發熱診療站(圖片來源 紅星新聞)
據報道,近日,江蘇蘇州姑蘇區將部分不再使用的核酸采樣點改造成了“發熱診療站”,提供一站式就醫服務。從診療、開具處方、到完成配藥,整個過程10分鐘左右就可以完成。市民在發熱診療站還可以進行醫保結算、pos機刷卡。
核酸亭變發熱診療站(圖片來源 紅星新聞)
以12月10日開診的一處發熱診療站為例,中心室外,四個采樣亭分別掛上了“診室”“藥房”的指示牌,社區全科醫生七天輪流坐診。居民在“診室亭”外看診,隨后在緊鄰的“藥房亭”外取藥,即看即走,全程不進入室內,很像核酸采樣的排隊模式。
診療站還允許居民為家人“代看診”,既人性化,又減輕發熱患者聚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針對癥狀較嚴重的居民,將轉診至上級醫院。
“核酸采樣屋變發熱診療站”,相關視頻在網上火了!引來網友點贊,認為這是真正的疫情防控措施“調整優化”。這個變身確實是個創舉,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感覺,說明應對疫情,辦法總比困難多,務實之舉值得肯定。
說起來,核酸檢測本是疫情防控的手段,核酸亭的出現也是疫情防控的產物,屬于因時而生。既然時過境遷,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變化,核酸亭的地位已有所不同,而居民對發熱門診的需求大大增加。在這種形勢下,將部分空出的核酸亭變為發熱診療站,就是再次因時而變,以適應疫情防控的需要。
這個轉變既利用了現有的設施,以解決醫療資源的緊張,又緩解了發熱門診的壓力。而且,核酸亭通常就在居民區附近,方便群眾就診。便民的診療站受到網友稱贊,就是符合實際,順應了現實需要。
“核酸采樣屋變發熱診療站”沒有閑置浪費資源,又補充了當下亟需的發熱診療服務,還充實了基層診療力量,悄然為分級診療作貢獻,避免發熱患者往醫院擁擠。
一些地方向居民免費發放抗疫藥品,也上了熱搜,同樣也是因為回應了現實關切,解決了群眾的需要。就如有網友稱“不管哪種顏色的健康包,都有鎮定情緒、平息焦慮,繼而避免擠兌醫療資源的作用”。因為當前最需要的,是相關藥品。
疫情防控就是要從實際出發,將服務工作落到實處,抗疫的底氣與信心就能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