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市經濟發展主戰場,黃石開發區·鐵山區同時承擔著繁重的社會基層治理職能,這里既有商品房小區,也有鄉鎮村灣,還有百年大冶鐵礦職工小區,各色人群交織,利益訴求各異,考驗著為政者的智慧。
從營造美好環境入手,推動自我管護,黃石開發區·鐵山區建立“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機制,共同締造幸福生活。
(資料圖)
美好的環境誰不期待
匯聚民力,共同參與美麗鄉村和社區建設,黃石開發區·鐵山區,以環境整治為抓手,村灣秀美,社區煥然一新。
整潔的路面,錯落的民居,三三兩兩散步聊天的老人……走在黃石開發區·鐵山區太子鎮益昌村鄉間小道,一幅美好和諧的畫卷映入眼簾。
這幅美景因村民的主動參與而備受珍惜,在益昌村,只要大掃除,村民無不踴躍,“我家有多的工具,需要的說一聲”“下邊塘整治明天動工嗎?喊我一聲”……共同締造活動中,村民踴躍參與:“我們的村灣我們建!”
新修的體育場,集展廳、紅色傳承室、議事廳于一體的“五共驛站”,為群眾提供了議事、社交的地方,滿足大家精神需求。
村灣變美了,社區更靚了。在鐵山街道冶礦路社區,金點子議事長廊,居民代表、社區黨員干部聚在一起,為和平里小公園的改造出謀劃策,“建議鋪上防滑彩磚”“還要栽上花木”“建好后輪流值班管護”……
冶礦路社區老年人多,和平里公園無人管護。議事會后,大家齊動手,鋪磚栽花,成立由26名居民組成的管護隊,制定公園管理公約,燦爛的笑容綻放在臉上。
暖心的服務誰不渴望
美好環境育人,溫暖服務“化人”。“幸福來敲門”是冶礦路社區打造的服務品牌,5支志愿服務隊,從問題導向出發,解決群眾身邊的小事、難事和煩心事。
社區黨委定期開展便民“微”服務,如理發、量血壓、政策宣傳、法律咨詢等需求,從敲門送服務到主動參與樓棟治理,營造濃厚的社區睦鄰氛圍,讓居民成為美好生活的創造者,社區治理的參與者,治理成果的享受者。
退休黨員胡衛國是冶礦路社區一名居民,年近70歲的他背著工具包,穿行在樓棟、小巷,發現樓道線路老化后,及時上報社區,參與維修。在他的帶領下,17名有線路維修技術的居民加入,成立“幫幫鄰”服務團,負責轄區63棟樓房電路維修。
社區干群關系密切了,居民踴躍參與社區事務,鐵山建設路社區去年以來有6名群眾申請入黨,花甲之年的于文英就是其中一位。出于信任,社區一些老人把家里鑰匙交給她保管,于文英上門給老人做飯、洗澡、代購從不嫌累。
在于文英這樣一批貼心黨員帶動下,建設路社區成立了文體、敬老、愛幼、扶弱、應急救護等志愿服務隊,為社區群眾排憂解難。
優美的環境,周全的服務,溫暖的鄰里關系,這樣的生活,正在黃石開發區·鐵山區的社區、村灣變為現實。
幸福的生活誰不向往
夕陽西下,建設路社區家風家訓主題公園,人氣漸旺,散步、咵天、打乒乓球、跳舞……
社區家風家訓主題公園旁,新建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成了孩子們的“打卡地”,經史讀書室、電子書吧室、繪畫書法室等服務社區少年兒童的活動室,讓孩子在這里學習傳統文化。
這一年,建設路社區居民切身感受到身邊的變化,通過睦鄰議事會,協商解決了便民停車棚、石桌椅、晾衣桿、感應燈等十件實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幸福食堂等陸續開建,生活更便利,幸福感更強了。
冶礦路社區居民,則感受到了作為社區一員的自豪。社區以“幸福家庭”話生態,結合綠色家庭、健康家庭評比倡導文明生活方式;以“幸福樓棟”評素養,結合“我愛我樓”,促成“人人同行,效果共評”的風尚。
社區,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單元。如果說,市場經濟將人們分為具有獨立利益的“你、我、他”,共同締造將其聚合為“我們”,將社區管理者與群眾“你是你,我是我”變為“我們在一起”,齊心協力,共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