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 (記者譚明猛? 通訊員李俊、王婷)??"我母親跟我講過抗洪的故事,日子很艱苦、大家都付出了很多,我每次聽都會很感動,在社區做文史館記錄抗洪事跡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讓子孫后代銘記這段歷史,發揚這種精神。"金水閘社區書記李俊帶著幾名群眾志愿者到居民家里拉一塊石質的碓臼,準備用于社區文史館的老物件展覽,居民陶大姐笑著招呼他們搬動這塊大物件兒,介紹它的來歷,點贊社區的好事實事。
通訊員? 李俊、王婷? 供圖
11月25日,金水閘社區開展了一場"老物件收集"活動,幾位居民分別帶來了他們家收藏的"寶貝",包含銅烘爐、旱煙袋、銅暖酒壺、碾子、舂米用的舂子等,大家手捧有著歷史沉淀的老物件,生動地講述各自心中記憶最深的"金水閘故事",追憶金水閘往事,抒發對金水閘文化的深情,同時積極提出關于社區"共同締造"項目落地、落到實處的建議,并紛紛表示愿意共同參與,助力社區文史館建成。 記錄員一一記錄居民講述歷史內容及好的建議,社區李書記為每個物件做好登記,并給捐贈人發放捐贈證書。社區將老物件小心翼翼地收好,為接下來的文史館打造做準備。
通訊員? 李俊、王婷? 供圖
共同締造的目標是發動群眾"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建設美好家園、凝聚社會共識、塑造共同精神。金水閘社區根據自身特色,充分傾聽群眾意見,將共同締造主題定為"講好金水閘故事,弘揚抗洪精神,傳承大禹文化"。根據史料記載,金口古稱"涂口",擁有2300余年歷史積淀。春秋戰國現雛形,漢隋商船忙不停,清至民初商賈興,"黃金口岸"世聞名。金水閘作為金口街最具文化歷史底蘊的社區之一,流傳著大禹治水、1998年抗洪的重要歷史事件。
自今年8月份,社區便開始謀劃社區特色共同締造內容,經過籌備,9月25日,社區邀請老黨員代表、駐社區社工以及相關專家召開座談會,共謀社區共同締造事項。經過討論,大家一致同意很有必要在社區建造文史館,挖掘金水閘故事,弘揚抗洪精神,讓其一代代傳承,不斷激勵后人。在后續的多次交流及商議中,逐步形成了文史館的建造辦法,組建了由社區書記牽頭、街道干部督導、社區老黨員協助、以江夏區文化學者彭敦運為總策劃的專業文化策劃團隊組成"金水閘社區共同締造專班",圍繞金水閘文史館建設延伸出"金水閘文史館老物件收集""百人講抗洪故事""打造文化‘微宣講’隊伍并宣講金水閘故事"等一系列共同締造的共建內容,讓"講好金水閘故事"遍地開花,影響和激勵廣大群眾,凝聚群眾對金水閘抗洪精神、對共同締造金水閘文化內涵的共識,形成良好的社會效應,共享群眾幸福文化生活。
截至目前,已經收集老物件10余件、參與居民5人,聯絡到抗洪故事的居民群眾10余人,初步形成文史館內容框架,并擬訂成立小學生和老年人兩支宣講隊,經過培訓取得證書后,走進學校、社區、企業等宣講金水閘故事,傳承抗洪精神、傳播大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