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熊,我老婆退燒了,真的太感謝你了。”近日,家住武漢市洪山區融科花滿庭小區的王先生在微信里感謝鄰居熊先生提供了孕婦的退燒藥,幫助王先生妻子成功退燒。
(資料圖片)
樓梯間的共享藥房
在融科花滿庭小區33棟4樓的樓梯間里,有這樣一處“共享藥房”,業主熊先生將在小區內籌集的藥物放在此處,免費提供給家中缺藥的業主取用。退燒、止咳、感冒藥、消炎藥共數十個,酒精、口罩、生理鹽水等防疫物品若干,還有幾顆檸檬在中間,最上面貼著一張紙條,“按需自取,不要混吃,不要過量”,短短的3層樓梯,構成了一間臨時的“共享藥房”。
左鄰右舍勻藥,建起一個“共享藥房”
12月22日10時許,記者來到“共享藥房”發起人熊漢橋家中,他正在戴口罩,準備出門采購酒精和溫度計等物品。談起成立“共享藥房”的初衷,熊漢橋笑著擺擺手稱,“很多鄰居都是認識幾年的朋友,本就應該互幫互助,這點事不值得一提。”
物業中心的共享藥盒
熊漢橋回憶道,13日開始,在業主互助群里就有很多業主在求助,大部分都急需退燒藥。“我將家中屯的藥勻了一部分給鄰居,但是還是很多人在求助。”熊漢橋思考,是否能成立一個“共享藥房”,誰家有多的藥就勻出來,分給需要的鄰居,于是他在多個群里發了這條倡議信息:希望大家互相幫助,有備有布洛芬、退熱栓的鄰居可以勻一點出來救急。
倡議一發出,群里鄰居紛紛響應。“我有布洛芬”“我有美林”“我家還有多的幾顆退燒藥,可以送給需要的人”……記者在熊漢橋的手機里看到多個業主群內,很多鄰居響應倡議,在群里回復可以捐藥。
分類好的藥品
“很多鄰居愿意捐藥,但是誰去拿藥呢?”熊漢橋介紹,他的孩子在老家,自己一個人居住在此,他決定自行上門取鄰居們捐贈的藥品。“為了避免感染,我讓鄰居們將捐贈的藥品放在門口或者電梯間內,我一棟一棟去拿。”為確保社區“共享藥盒”的安全性,熊漢橋也制定了一套完整流程。譬如,交收藥時需采用無接觸方式;送藥、取藥都需消殺;藥品流轉確保在一個藥盒內進行。
家住16棟的業主楊女士響應號召,她私信給熊漢橋,表示可以提供了4顆“小兒布洛芬栓”。“這樣的倡議很好,我也想參與,將家中多的要提供給有需要的鄰居。”楊女士,她以前就認識熊漢橋,之前熊漢橋還給小區的寶媽分過草莓吃。熊漢橋平時很喜歡樂于助人,大家都很信任他,親切地喊他“老熊”。“把藥給老熊,他來安排,我們都放心。”
16棟的業主楊女士捐藥
“他很不容易,太勇敢了。”15棟的劉先生,他為熊漢橋提供了10個N95口罩,讓他在外幫助別人時,自身也要多加注意防護。
熊漢橋將藥品拿回家后,拆分剪小,并將不同類型的藥進行分類。他將藥品擺放在4樓樓梯間,藥品說明書也一并放在旁邊,供需要的鄰居們自行取用。“記得消毒酒精噴一下”“兒童吃半包一次”“有基礎病的人吃這個”他貼心地將兒童、老人、孕婦的用藥進行區分,在群里囑咐來取藥的業主注意識別。“因為藥品種類很多,我會提醒鄰居哪些要不能一同服用,哪些藥是有基礎病的人不能吃的。”
“共享藥盒”轉交給物業,愛心繼續傳遞
家住10棟的業主李先生對熊漢橋的善舉連連稱贊,由于妻子是孕婦,家中儲備的退燒藥不能服用,他不得不得向熊漢橋求助。情況緊急,熊漢橋上門為他妻子送去了4顆退燒藥。“妻子服用2顆后已經退燒了,現在我也響應號召,將剩下的2顆勻出來,給需要的孕婦。”
業主群內求助信息
李先生告訴記者,熊漢橋不僅僅為大家的藥物奔波,他還給大家提供了平價的抗原試紙。“小區里很多人將試紙炒成高價,老熊為了控制價格,按照原價4元一只出售抗原試紙。”
“好人”“中國好人”“太感謝了”……近幾天群里的鄰居紛紛為他點贊,而熊漢橋也并未停歇。面對鄰居們酒精、溫度計等物品的接龍需求,他準備出去采購一批回來分發給有需要的人。交談過程中,時不時就有鄰居添加熊漢橋的微信,詢問他是否有抗原和酒精。
熊漢橋朋友圈
“現在很多人都能買到藥了。”熊先生表示,上周是用藥最緊張的時候,上門收了近百戶的藥給都基本分發給有需要的鄰居了,預計受助居民超過百余人。為了能幫助更多人,熊漢橋將這個“共享藥盒”送到了物業大廳,希望這份愛心能夠延續下去。
12月22日12時,記者在物業公司看到了這個“共享藥盒”。盒子上貼著一張紙條,寫著“按需自取,不要混吃,不要過量”,盒子里還剩少許藥品和消毒水。
小區鄰居將捐贈的藥品放在電梯間內
“這個藥盒是熊先生16日送來的,物業如今變成了共享藥房,很多業主也來這里取過藥。”樓管熊喬雅介紹,目前針對小區內行動不便的高齡獨居老人,為了減少他們的外出,樓管每日會電話詢問,搬物資、線上下單,將這些生活瑣事統統包圓。“物業會將這個共享藥盒繼續延續下去,幫助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