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熱鬧喧囂的農貿市場,又是車來車往的公共停車場——12月21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在南漳縣城關鎮玉鳳路停車場看到,這塊占地面積1000余平方米的場地,通過一“場”兩用模式,讓菜農、購物者、停車車主都滿意。
“打我沒出嫁時,就在這里賣菜。”年逾半百的李阿姨是一位蔬菜商販,從上世紀90年代起,她就每日清晨來此銷售蔬菜,“這里緊挨著蠻河,過河就是水鏡莊,晨練的人多,銷量有保證。”
久而久之,這里成了南漳縣城關鎮重要的農貿市場之一,每天清晨百余家商販云集于此,為周邊群眾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資料圖片)
今年上半年,按照南漳縣相關改革措施要求,主城區所有公共停車場全部由縣建投集團子公司南漳縣智多行科技有限公司管理和運營。“既想過用行政手段取締該農貿市場,也想過用市場手段向商販收費,效果都不理想。”公司經理吳亞東坦言,種種原因所致,一直到10月份該公共停車場仍處于“失管”狀態。
10月中旬,智多行公司邀請縣城管局、縣環境衛生服務中心、城關鎮、商販代表、居民代表集思廣益,共同探討破解之法。
智多行公司開誠布公:“這塊停車場的管理和運營權由我們公司負責,我們會進行軟硬件的提檔升級,這些投資需要回報。這里緊鄰水鏡莊,游客來了連停車的地方都沒有,誰還愿意來南漳旅游消費啊?”
有居民不同意:“把這個農貿市場取締了,我們買菜繞好遠。你們停車方便了,我們買菜不方便咋辦?”
商販順勢搭腔:“我們都是早晨賣菜,那時候游客根本沒來。”
……
各有各的難處,大家各讓一步——每日上午9時之前,該區域仍作為農貿市場使用;9時起,由縣城管局負責清理商販,由縣環境衛生服務中心組織保潔人員進行打掃;9時之后,該區域作為公共停車場由智多行公司管理和運營。
“一場兩用”化解難題。12月21日清晨,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看到,商販們駕駛著小貨車、三輪車依次排開,果蔬肉蛋物美價廉。臨近9時,他們紛紛收攤,駕車離去,待保潔人員清掃過后,旅游大巴、私家車入內停放。
“我覺得這個停車場改造之后,停車和買菜都方便了,每天還有環衛工人打掃,變得更漂亮了。”吳亞東介紹,該停車場正在安裝智能顯示屏幕和無人值守系統,充分利用有效空間,提升游客的體驗感和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