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人員準備藥品。通訊員 供圖
【資料圖】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李艷芳、朱晨晨、曹星)12月以來,疫情防控面臨新形勢新任務,保健康、防重癥、救危急,任務更多、要求更高、責任更大,一場艱難的對決已悄然展開。
在黃石市婦幼保健院,面對就診人數激增和醫護減員的雙重壓力,眾多醫護人員一襲白衣“輕傷不下火線”全力堅守在各自崗位,用平凡的身影,勾勒最美的模樣。
“關鍵時刻,我們必須頂住!”
26日下午,走進黃石市婦幼保健院兒科II病區,和一周前相比,這里的患兒已經明顯減少。“面對第一波沖擊,我們扛過來了。”病區護士長蘇美玲說。
剛剛過去的兩周,是蘇美玲從事護理工作以來,感覺最艱難的時刻。
“患兒非常多,我們的走廊加床滿了,只能加凳子,二十幾張凳子就是二十幾個患兒。”蘇美玲告訴記者,該病區是第一批開始接收新冠陽性患兒的,而隨著患兒的增多,醫護人員感染發燒的情況也越來越多。“癥狀重的先回去休息,輕一些還在堅持上班,我們只能一個人當兩個人用,有的發燒39度也堅持著。”蘇美玲說,關鍵時刻,大家只能咬牙頂上去。
護士朱麗芳,值守夜班時高燒到39度,依然堅持到次日清晨,結果交接班時,過于疲勞的她一時體力不支,暈了過去。然而,僅休息了一天,到下一個工作日時,她又出現在崗位上。
護士陳文思,肺部已經出現感染,反復發燒到39度,她卻仍然堅守在崗位上。
……
醫護人員在為患者實施診療。通訊員 供圖
“沒辦法,科室就這么多人,大家都是帶病上班。”蘇美玲說。科室里的護士,幾乎全部連續上班一周以上,而她自己,已經帶病連續上班十四天。
“只有我們扛住,其他人才能安心!”
進入12月中旬后,黃石市婦幼保健院兒科和新生兒科患者激增,作為兩個科室主任的程紅斌心里頭很著急,一方面,是越來越多的患兒和家屬涌到醫院,另一方面,是越來越多的醫護人員出現了感染。
“最多的時候,一個晚上我們就收治了26個患兒。”程紅斌說,面對孩子發燒,家長的情緒非常緊張,這個時候,醫護人員不僅要忙著救治患兒,還要不斷地安撫家長。同時,該院還是全市重癥兒童、新生兒轉診救治中心,平時重癥兒童只有兩三例,而此時重癥患兒最多時已經達到了20多例。
面對這種情況,醫生們盡管已經感染發燒,卻依然堅持24小時對班堅守,新生兒科醫生許云波由于感染,嗓子嘶啞幾乎說不出話,但面對患兒家屬的詢問,他還是盡力的回復著。像他一樣堅守的醫生還有很多,李君、何艾、劉雅婷、姚文平、陳文超、尹歡……
而正是在大家的堅守下,出現感染性休克的1歲多患兒,從蘄春轉診到該院后,脫離了生命危險;陽新一例胎盤早剝的新生兒,呼吸已經沒有了,經過轉診到該院新生兒重癥監護室,救了過來;一例非常罕見的新生兒脾破裂,在該院小兒外科和新生兒科的聯合救治下,成功搶救……
在扛住第一波沖擊后,如今重癥患兒從20多個已經減到了七八個,一大半已經康復出院。
由于感染時,每天堅守在科室,沒能好好休息,程紅斌做了CT發現,自己的肺部感染明顯,他說好幾個同事做了檢查都出現了肺部感染,但大家從未退縮。“只有我們扛住了,其他人才能安心!”程紅斌說。
詢問患者情況。通訊員 供圖
“我們得頂上去,不能讓患者沒有地方去!”
在患兒激增的同時,前來就診的孕產婦數量也出現井噴式增多。
“我們科室的醫護人員全都中招了,已經沒有辦法進行一周的排班,只能每天輪流報名。” 王芬是黃石市婦幼保健院產科三區主任,當她將自己的手機微信聊天記錄展示給記者看時,眼前的這一幕讓人無比震撼
“我好一點了,今天可以上班。”
“今天體溫退了,我能來上班。”
“我今天可以繼續上班。”
……
醫護人員只要感覺身體好一點,都會主動報名要求上班,“我們能頂上去的都頂上去了,大家都知道,病人總要來的,我們不能讓患者沒有地方去。”王芬說,面對這樣一幕,自己內心其實是很心酸的,但是卻毫無辦法,因為她們面對的是患者。
最難的時刻,一個晚上就分娩了22個,醫生余景芳甚至一邊發燒到38度,一邊為也在發燒的產婦進行分娩手術,手術一個接一個,她只能趁著手術的間隙躺在手術室外的小床上緩解一下身體的難受。
醫生朱梅,咳嗽的已經說不出話,手術過程中,額頭上直冒汗……
醫生張濤,晚上在醫院值班過程中,家中2歲的孩子發燒高熱驚厥,他著急的趕回家處理了2個小時,安頓好孩子后,考慮到科室醫生不足,又趕回崗位,連續做了幾臺手術。
像他們一樣舍小家為大家,堅守崗位的醫生,還有很多很多。
“我們寧愿自己多承受一些,一定要確保產婦的安全。”王芬說,越是這個時候,越是要保證患者的安全,也因此,無論自己感染后有多難受,她都保持每天在醫院堅守,甚至頂著病體,在白天做了12臺手術后,晚上又連著做了7臺手術。
醫護人員為患者治療。通訊員 供圖
“明知危險,我們也必須堅守”
在黃石市婦幼保健院,急診科和發熱門診是每天接觸陽性患者最多的。
“從2019年疫情開始,我們一直在這個崗位上,雖然明知危險,但我們也必須沖在最前面,堅守到最后。”張金是急診科護士長,該科室還承擔著該院發熱門診的管理。
張金說,在“新十條”落地后不久,醫院發熱門診的患者就開始激增,從原來的一天五六十人增長到了一天二三百人,這個時候,醫院立即為發熱門診增派了人員,一定程度上起了緩解作用。但隨著醫護人員的大面積感染,人手不足的矛盾又凸顯出來。
“我們一共28個護士,全部都感染了,但大家沒有怨言,燒退了能上的就接著上。”張金說,大家對于自己被感染是有預期的,因此在工作后都盡量不與家人接觸,就是擔心感染了家里的老人、孩子。
而工作中,不僅有辛苦也有感動,護士曹珊感染后嗓子嘶啞,當看到她仍堅守崗位努力的回復患兒家屬的問題時,一位家長買了一瓶水遞給她,讓她喝口水潤潤嗓子。“雖然是件小事,但能得到患者的理解和支持,心里很暖。”曹珊說。
護士李珊,已經懷孕,丈夫也是一名醫生,一直在醫院堅守,而她在感染后身體稍微好一點,便主動要求上班。
還有的護士,感染后難受得去輸液,但打了兩針后,又回到崗位繼續接著上班……
身為護士長的張金,已經連續兩周沒有休息,她的咳嗽已經持續了10多天,嗓子還有些嘶啞,但她說:“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只是在平凡的崗位上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