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嚴姮 洪波)歲末年尾,鄂州市汀祖鎮劉云村在外工作的人如同候鳥陸續返村,平時寂靜的村莊日漸熱鬧起來。返村的人們聚集在當家塘邊,沐浴著冬日暖陽,暢談在外的收入、感受,享受闊別初聚的鄉情,也關注著灣組環境的變化。
“當家塘裝上護欄啦!”眼尖的群眾看到環繞當家塘的鋼制護欄,感到驚奇。
“早裝上護欄,就不至于那么多人翻下去了。”有人想起了令人心悸的過往。
當家塘加裝鋼制護欄。通訊員 供圖
經過留守老人劉柏林的講述,剛回村的人們才明白了緣由。今年8月抗旱期間,湖北省地質局第五地質大隊駐劉云村工作隊長洪波與村干部一起,給干涸見底的池塘補水。劉柏林老人叮囑:“別裝得太滿了。”原來,池塘沒有護欄,還是存在一定安全隱患。就在前不久,有個小孩就掉進去了,幸好池塘干涸了,只滾了一身爛泥,有驚無險。
按農村風俗,當家塘是聚寶盆,怎能成為村民揮之不去的夢魘呢?洪波通過走訪了解到,因為沒有資金,4組、5組的當家池塘和4組的一段灣急坡陡、邊溝深峭的主干道,一直未能加裝安全護欄,發生多起小孩落水、騎車人翻溝事故。家門口的安全隱患也使出門在外的人,對家里的老人小孩多了一份牽掛。
“群眾的煩心事揪心事就是我們幫扶工作的上心事。”洪波回到單位匯報后,地質五隊書記、隊長汪宏敏說道。與村兩委協商后,地質五隊便全額出資,馬上安排直屬的物業公司承建。
施工隊廣泛征詢村民意見,確保護欄留口方便村民取水用水;為不給村里添麻煩,施工隊早出晚歸,餐具自帶,菜米自費,材料自卸;為保證質量,在選材、埋樁、焊接、上漆等環節方面,一絲不茍。時值酷暑,施工隊頂著高溫,連續1個多月作業,完成了218米造價8萬余元的護欄。
村民代表將錦旗送到駐村工作隊長手中。通訊員 供圖
一段護欄,護住了家中老小的安全,解除了在外務工群眾心頭的擔憂。“應該給他們送錦旗!”這個倡議立即得到眾人的贊同。4組、5組的村民自發組織,將錦旗送到了駐村工作隊長洪波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