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武漢市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葉勝蘭在直播間為廣大網友答疑解惑 ? ? 視頻截圖
感染新冠病毒后會不會二次感染?哪些人群二次感染的可能性大一些?隨著新冠病毒感染者人數的增多,二次感染成為不少人關注的熱點。針對當前大家關心的熱點問題,12月30日,極目新聞“可防可治 不怕不慌”系列直播特別邀請到武漢市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葉勝蘭,為廣大網友答疑解惑,極目新聞全平臺共計20萬網友觀看了本場直播。
四類人群二次感染概率較高
極目新聞:二次感染的概率有多高?哪些人群發生“二次感染”的可能性較大?一個人有可能因為毒株不同而發生多次感染嗎?
葉勝蘭:免疫力正常的人群發生二次感染的概率是極低的。二次感染可能性較高的人群包括:1.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比如患慢阻肺、糖尿病、腫瘤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免疫功能有退化,感染康復后,保護力維持的時間就比較短。2.三歲以下的嬰幼兒,免疫功能尚未健全,康復之后獲得保護力的時間也可能比較短;3.艾滋病患者或免疫抑制劑使用者等免疫缺陷人群,他們的保護力持續時間也比較短,二次感染的風險比較大;4.高風險崗位的人群。比如醫護人員、公共交通人員、社交人員等。他們平時和人接觸比較多,被傳染的風險也比較高,需要更加注意。
一個人也有可能因為毒株不同而發生多次感染。人體在新冠病毒感染后,由于免疫系統已在發揮作用,短時間再次感染相同或者不同新冠病毒變異株的可能性較小。但從目前的數據來看,奧密克戎毒株二次感染風險高于原來的毒株,包括德爾塔和原始毒株。感染之后對與這個病毒相近的變異株有交叉保護,但是如果病毒繼續變異,或者是一些關系比較遠的毒株,感染風險會增加。因此,短期內被BA.5.2病毒株感染后,再次被BF.7感染的可能性比較低。二次感染一般是變異株的突破感染,所以從長時間看,不同的病毒株,存在反復感染的可能性。
“陽康”后不要急著互相串門
極目新聞:有很大一部分人感染過新冠病毒后有這樣一種心態:我已經“陽”過了,就不怕了,可以不戴口罩了。元旦和春節馬上就要到了,可能還有不少“陽康”的人群約著互相串門,您對此怎么看?
葉勝蘭:目前仍不建議這樣做,因為就傳播原理而言,從三年前的原始毒株到現在的奧密克戎,新冠病毒的傳播均以飛沫途徑為主。飛沫大小一般小于10微米,最遠可以擴散至8米左右,因此僅靠保持社交距離,達不到預防效果。擋住飛沫的最直接方式,就是戴口罩。即便環境擁擠、社交距離難以保持,戴口罩依舊是預防新冠的有效防線。雖然陽康之后機體會存在一段時間的保護力,但這不代表我們就可以不做防護隨意去人多的地方,無論是“陽了”,還是“陽康了”,口罩該戴還是得戴??茖W有效地戴口罩,加強手部衛生,少聚集、嚴防護、保持社交距離才能在康復后預防二次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