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記事起,李丹桂從未與誰發生過矛盾,在生產隊時,臟活累活他從不挑肥揀瘦,是一個德高望重的好老人。”1月3日,在湖北省陽新縣陶港鎮李才村,91歲的村民李少基對已故的李丹桂這樣評價說。當日是老人去世后出殯的日子,自發前來送李丹桂老人最后一程的村民,在村文化禮堂門前有序地排起了長隊,足足有五六百人。
(相關資料圖)
李丹桂老人生前義務打掃公路(通訊員供圖)
1926年出生的李丹桂,是烈士李祥波、馮竹英的后代。烈士墓碑上清晰地記載著:“李祥波,赤衛隊隊長,參加過攻打陽新縣城戰斗,1930年犧牲時年僅28歲。”同年12月,與李祥波同為革命伴侶的馮竹英,也被反動政府殺害。夫妻犧牲時,其唯一的兒子李丹桂只有4歲。
解放后,已結婚生子的李丹桂日子越過越好。 跨進本世紀,李丹桂已是兒孫滿堂的幸福老人,也是村子里年齡最大的長輩,一家人養成了艱苦樸素、自強自立的良好家風,其幾個孫輩均在外事業有成,自己又有烈士后代撫恤金,晚年生活特別幸福美滿。2005年,該村修起了一條5公里長的水泥路面,村民出行更方便了。也就是從那一年開始,在地里操持了一輩子的老人閑不住了,已年近八旬的李丹桂扛起掃把,開始為這條公路義務清掃。
李丹桂老人生前義務打掃公路,累了便坐在路邊休息(通訊員供圖)
“只要天氣晴好,他就會拿著自帶的掃把、鐵鍬、小鋤頭,義務為村里清掃路面,從未間斷。”村民李遠志說。
“老人閑不住,早些年,他會把村莊沿線的道路的花壇內的雜草清除得干干凈凈,被暴雨沖到路面上的泥沙鏟開,把路面兩旁被雨水沖成小水溝的地方填平。”村民李祥煥回憶說。
早在2022年12月9日,極目新聞記者在該村采訪時,還看到李丹桂老大爺背影佝僂,步履蹣跚地拿著竹掃帚,認真清掃大屋灣至新屋組的村道上垃圾和灰塵,并用隨身攜帶的小鋤頭,一鋤一鋤地挖除粘在路面上的黃泥塊和長到路邊上的雜草。
李丹桂老人生前和他義務打掃了17年的公路(通訊員供圖)
“李丹桂為人忠厚老實,鄰里間的大小事他也都盡心幫忙,在村里有很好口碑。”老黨員李遠長說,老人平時帶一條小凳子,掃累了便坐下來休息一會,休息好后接著繼續打掃。
采訪中,記者看到,老人雖然年事已高,除了聽力老化外,其思路仍然清晰。談話中,老人一直是滿面笑容。看到李丹桂老人如今這么大的年齡還在堅持義務為村民清掃,村兩委和人行陽新縣支行、中行陽新支行駐村干部,多次勸其不要再掃了,李丹桂老人還是笑呵呵地說:“沒事,習慣了。”
一句習慣了,老人從2005年開始便成了這條路上的守護人,這一堅持便是17年。
“我每次回到老家,太爺爺總是囑咐我與人為善,誠實待人。”李丹桂大學剛畢業的曾孫李彬彬介紹,辛苦了一輩子的老人在2022年最后一天,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