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屈原故里湖北宜昌將啟動編撰《楚辭大典》,加快屈原文化公園建設,打造屈原文化“一標三地”。極目新聞記者從1月4日召開的宜昌市七屆人大二次會議獲悉上述消息。
宜昌是屈原故里,兩千多年來,宜昌兒女賽龍舟、撒粽子、唱楚辭,用獨特的形式傳承著屈原文化。2009年,由宜昌市秭歸縣“屈原故里端午習俗”等習俗共同組成的中國“端午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宜昌市十分重視屈原文化的傳承弘揚工作,2021年,該市明確提出“讓屈原成為宜昌永恒的文化地標,把宜昌打造成屈原文化的權威闡釋地、標準制定地、活動聚集推廣地”,并開展了一系列富有創造性、建設性的工作。
2022年8月,屈原文化公園在宜昌開建,該公園集合屈原文化研究、傳播、教育、展示、論壇等多項功能。同年12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與宜昌合作共建的屈原文化研究院正式揭牌,雙方將努力將屈原文化研究院建設成為全國乃至全球傳承與弘揚屈原文化的策源地與文化交流中心。
屈原文化研究院工作專班負責人雷青松表示,收集、整理、展示屈原相關的文獻、資料、典籍等編撰《楚辭大典》,是打造屈原文化“一標三地”的基礎性工作,也將推動屈原文化成為宜昌靚麗的精神標識和文化品牌,為宜昌高質量發展積淀文化底蘊、賦能持久動力。
(圖片由謝陽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