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國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的海上非通航孔橋于1月4日搭設最后一塊“積木”、完成全部箱梁架設。極目遠眺,伶仃洋上“長虹臥波”,向2024年項目建成通車又邁出了一大步。
箱梁架設完成現場
深中通道是粵港澳大灣區核心樞紐工程,集“橋、島、隧、水下互通”于一體,全長約24千米,橋梁工程長約17千米,其中海上非通航孔橋長約11.4千米,共需架設鋼箱梁138片、混凝土箱梁155片,梁體種類多、噸位重,架設精度要求高。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施工現場
本次架設的箱梁為鋼箱梁,長110米、寬20米、重1252.6噸,其運輸和架設均由我國自主研發的運架一體船“天一號”負責實施。該船為是國內首創單體船型結構、全電力推進的海上架梁施工專用起重船,最大起重量3600噸,最大起吊高度64米。
同時,結合深中通道箱梁超高、超重、超寬梁體的特點,項目部研制了高適應度的一體式吊具,確保一艘船能架設全線非通航孔橋293片不同類型、規格的箱梁。
“該船可獨立完成取梁、運梁和架梁工作,我們就像‘搭積木’般將一塊塊箱梁平穩放置橋墩上,有效減少工序轉化交接時間,提高箱梁架設的功效和安全性。”“天一號”負責人汪楚杰介紹。
深中通道航拍圖
深中通道海域箱梁架設運輸線路長、穿越航道多,且取梁、運梁及架梁均需特定潮位方可進行施工,受天氣影響大,施工組織協調難度大,安全風險高。
“自2021年4月首片箱梁架設以來,項目克服了海上架梁的諸多困難,通過成立架梁小組,倒排工期,設置了‘一梁九表’的工序要求,確保每位施工人員明確職責及作業環節,最大程度保證箱梁的安全、順利、精準架設。”中鐵大橋局深中通道項目S07合同段總工程師陳劍波說,下一步將開展鋼箱梁線型調整和環焊、混凝土箱梁濕接縫、路面及附屬工程施工。
夜間施工作業
目前,深中通道建設正有序推進。海底隧道已完成31個沉管管節安裝,正進行最后一個管節(含最終接頭)預制;東、西人工島正有序推進建設;中山大橋正開展路面及附屬設施施工;伶仃洋大橋將于近期開展首片箱梁吊裝作業。
據悉,該項目計劃于2024年建成通車。
(通訊員劉海浪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