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湖北日報評論員
新形勢下,鄉村地區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我省各地在積極探索實踐。
全省1萬多支駐村工作隊正在開展“敲門行動”,走巷串戶為“五類”人群送去“健康愛心包”;麻城市統籌調度各級醫療資源,將醫療力量、藥品資源和救治資源下沉,提升基層醫療救治能力;嘉魚縣數千名機關干部和志愿者下沉村、社區,為廣大群眾送去姜湯,為行動不便者上門接種疫苗……可觸可及的行動和服務,解決了群眾面臨的不少急難愁盼問題。
壓峰緩疫、快處減損、群防群控、筑牢防線,重任在肩,也需要照應不同領域的不同情況。地域廣袤、人口龐大且分散、人均醫療資源有限的客觀現實,疊加即將到來的返鄉潮,以及各類鄉村傳統活動,必然會加大農村地區的疫情防控工作壓力。面對農村地區“一老一小”等脆弱群體的用藥備藥、疫苗接種需求,充分發揮醫療救治兜底保障功能,需要各地各部門做好統籌謀劃,眼光下沉,行動下沉,為解決廣大鄉村地區的重難點問題提供重點服務。
基層情況千差萬別。各地要做的,就是堅持底線思維,結合本地實際,把群眾的現實需求摸清楚,把該沉下去、能沉下去的資源和力量,第一時間送到群眾身邊。
基層工作千頭萬緒。我們應該做好的,是面對各種已知和未知因素,抓住時間窗口,把各種問題想得周全些,把準備工作做得充分些,盡最大努力降低疫情對農村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的影響,讓人們過好這個團圓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