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陶然委員代表市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城鄉建設委員會和民建黃石市委員會建言。阮瓊 攝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阮瓊 通訊員李玉、柯陸珺慧)1月5日,張陶然委員代表市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城鄉建設委員會和民建黃石市委員會建言,要搶抓戰略機遇,深度融入武漢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創建。
張陶然介紹,黃石目前已建成“二縱三橫四橋兩環”高速公路主骨架網,“六縱六橫三環”普通國省干線公路網,成功創建新港國家級多式聯運示范工程,不斷完善城鄉公共客貨運服務。但與都市圈核心區其他城市間綜合交通樞紐體系統籌協同不足、港口發展“勢強力弱、大而不強”、運輸組織效率和服務品質不高等問題依然存在。
布好區域交通一體化“棋局”
對此,他表示,要加快推進武漢新城至黃石新港南通道、花湖機場高速二期、大廣高速新增東方山百通、106 國道鐵山至大冶段、武黃高速改擴建、武陽高速項目等一批對接武漢、對接機場的重大項目。
圍繞都市圈核心區通勤及商務服務,加快開通至武漢光谷、鄂州、黃岡等地區的城際公交線路;增開至花湖機場的機場巴士、快速公交等,探索設置城市異地候機樓;協同推進武黃城際鐵路公交化運營,建立高效街接的區域公共交通體系。
謀劃武漢經鄂州花湖機場、黃石主城區、大冶北站至黃石新港的市域鐵路。加快推進咸寧至黃石新港貨運專用鐵路,鐵靈線、銅大線改造等項目,延伸黃石新港鐵路貨運腹地輻射范圍。加快規劃實施時速 350 公里高鐵以及黃顙口和牯牛洲公鐵兩用過江通道等項目。
融入中部國際陸海大通道
張陶然委員提議,要充分挖掘黃石深水良港、多式聯運、對外開放、港口吞吐力等優勢,力爭發展以武漢陽邏港(主打集裝箱)、黃石新港(主打件雜散貨)為“雙核心”,其他港區共同發展的港口群,共同打造長江中游航運中心。
堅持港、產、城融合發展,統籌棋盤洲港區、陽新港區、城區港區建設發展,重點做大做強黃石新港,加強港區碼頭規模化、專業化、智能化改造升級,拓展港區的綜合服務功能,推動黃石新港建成長江中游單體規模最大的現代化綜合性國際中轉樞紐港,大宗散貨集散中心。
同時,要進一步拓展通江達海直達川渝的多式聯運線路,大力發展“江海直達 +鐵水聯運”的組合聯運模式,力爭常態化開通日韓、東南亞及俄羅斯東方港國際直航航線,打造礦石、糧食、建材等大宗貨物江海直達聯運示范線路,全面融入中部國際陸海大通道。
發揮黃石“四港聯動”優勢
目前,黃鄂黃三市正在聯合創建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城市。張陶然說,必須要抓住機遇成功創建,補齊在貨運樞紐功能上的短板,真正發揮黃石“雙港驅動”“四港聯動”的優勢。
同時,培育一批在武漢都市圈叫得響的臨空、臨港物流龍頭企業。推動定制化、掛車共享、長途接駁甩掛集中單元化等創新模式。發展冷鏈物流等業態,為建設武漢都市圈核心城市提供強大貨運物流保障。
構建以綜合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網點為支撐的集約化綠色配送體系,完善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工程。推動無人機配送、智能配送、無接觸寄遞等新模式。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網絡節點體系,深入實施“交郵融合”“快遞進村”工程,打造農村30分鐘物流運輸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