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阮瓊 通訊員李玉、柯陸珺慧)自2022年7月鄂州花湖機場正式運行以來,武鄂黃黃聯系更加緊密,部分產業已實現互補,協同指數穩步提升,工業領域深度融合。但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產業結構趨同、產業集群效應弱的情況。
對此,1月7日,嚴定方委員代表農工黨黃石市委員會建議:要加強產業深度對接,著力打造共創、共享、共治、共贏的產業協同發展新模式,協同打造“泛機場圈(自貿區)”。
嚴定方說,世界大城市發展經驗和 BCG 都市圈層發展表明,大型產業圖層100~ 150公里的連綿帶,是新型都市經濟最佳空間結構。
建設超大體量都市項目,黃石應積極承接,建設大冶、黃石港下陸等縣市區“飛地”,積極融入全球關聯產業鏈及“買中部、賣全球”“買全球、賣全球”的貿易鏈。
同時加快推動核心區臨空產業體系對接,共同打造電子信息、汽車制造、大健康等三大萬億級世界級產業集群和若干千億級優勢特色產業,構建融合互動的產業梯隊。
圍繞“泛機場圈”,黃石要深挖創新動能,設立更多黃石離岸科創園,將“科創飛地”打造成對接長三角、走向全世界的橋頭堡。持續深度融入光谷科創大走廊和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實現“雙廊并進”。
此外,黃石應發揮金融創新優勢,鼓勵實力雄厚的民企組建 PPP武鄂黃黃混合制都市銀行。建設協同數據庫平臺,超前布局數字城市,打造與3.0智慧機場相匹配的智能系統,推進傳統產業重組,激發產業鏈、價值鏈的分解、重構和功能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