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12月7日,湖北交投京珠運營公司武漢北收費站車流井然有序,收費站出口天棚上方7塊嶄新顯示屏上“綠通核驗”“客/貨車輛”“ETC車道”“人工車道”“超寬車輛”等醒目的信息隨著流量而“變”,引導著下站車輛各行其道,這是“可變車道標識顯示屏”在武漢北收費站投入使用的第一天。
“剛剛還在猶豫走哪邊道,車道上的顯示屏就做出了指引。”“我天天從武漢北下站,總有小轎車搶道讓我防不勝防,有了清晰的指引,大家互不打擾了。”司機感嘆變化。
武漢北收費站出口設有4條ETC專用車道、3條人工混合車道,出口日均流量高峰期可達8000余臺,隨意變道、加塞等極易引發擁堵和事故。經公司實地勘察后決定將傳統標識牌改造升級成“可變車道標識顯示屏”,根據不同時段的車流量實時改變標識進行精準引流。自武漢東西湖區物流企業恢復運營以來,武漢北收費站日均流量從5200余臺提升至12000余臺,通過“可變車道標識顯示屏”的實時引導,現場通行秩序極大提升,車輛通行效率顯著提高。
而變化不止于此,當司機們習慣性地將手機支付界面湊向收費窗口的時候,卻聽見“請掃碼”的電子音從耳邊傳來,“師傅,把付款碼對準車窗前的裝置就可以了!”收費員指導著司機使用無接觸壁掛式自助掃碼裝置進行繳費,伴隨著清脆的提示音,繳費瞬息之間完成。
武漢北收費站3條人工混合車道的收費亭外部,根據小型客車和大型貨車的高度,在窗口上下方分別安裝2個掃碼裝置,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同時又兼顧車輛高度的區別,讓繳費省時又省心。
對比傳統手持掃碼槍,“無接觸壁掛式自助掃碼裝置”能在1.5米范圍內,上下30°角更精準更快速更穩定地識別各類電子付款碼,解決了因強光、濕度、手持抖動、接線松動、手機誤碰鎖屏等造成的支付失敗、支付效率低下等一系列問題,在提升支付成功率的同時,減少收費人員和司乘之間的接觸,降低感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