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湖北日報訊(記者張倩倩)“教育應該依據終身教育理念進行總體規劃,關照一個人成長各階段的學習和發展。”武漢市兩會期間,武漢市人大代表、華中師大一附中校長周鵬程建議,應打通各個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等各學習階段,將知識、能力、習慣、品格等多維的培養體系貫穿其中,為不同層次的人才設計專屬發展軌跡。
近十年來,華中師大一附中組建團隊,深入研究北大、清華、哈佛、耶魯、西點軍校、劍橋等國內外名校人才培養特點,發現中西方在人才培養上方面具有共性,教育國際化趨勢凸顯,越來越注重培養具有全球勝任力的時代新人。
“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我們希望每個孩子都成功。”周鵬程表示,他們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發現一些矛盾和困惑,可能是前階段教育帶來的。“比如學生習慣的形成,應該是小學階段的任務,包括學習習慣、生活習慣、運動習慣;初中階段則應注重激發學生的興趣;高中則提出,無情境不教學,讓學生回歸到情境中,把學習和生活關聯起來。”
四年前,該校數學、物理學科帶頭人研究這兩個學科在初中、高中階段的差異。“一些學生升入高中后,物理成績會下滑,有的學生則學得很輕松,我們想知道背后的原因。”2年后,研究有了初步研究結果。團隊發現,某些初中階段培養的特定能力和素養,對于學生過渡到高中階段有更關鍵的作用。團隊隨后在教學中側重培養學生這些特定能力和素養,經過近兩年實踐,得到了較好佐證。
“這與學科培訓不一樣,是一種對于學科內涵、素養的關注,即按照高中學科素養來研究初中課程標準。”周鵬程說,團隊研究高中學段數學、物理學科比較重視的知識、能力和素養,反過來在初中教材中尋找支撐,定位對高中學習有重要影響的知識能力。
同樣,新課程標準要求,高中生要適應高等教育,適應社會生活,適應未來的職業發展。周鵬程指出,這就要求高中教育應該以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為中心,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目前,華中師大一附中正在踐行這樣的貫通式教育理念。周鵬程介紹,該校已與華中科技大學合建了人工智能實驗室,與武漢理工大學合建了新材料實驗室,并與西北工業大學合作開辦航空航天課程,并定期邀請清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的知名學者來校授課。“我們要讓學生觸碰未來、擁抱未來,才能引導他們創造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