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湖北日報訊(記者劉暢、通訊員周晶晶)武漢市形成“一室一部多站(點)”的知識產權保護檢察布局,為數十萬家市場主體科技創新提供訂單式服務。
“2022年3月底我們開始入駐這里,圍繞賦能創業創新、企業知識產權保護與合規經營,為光谷16萬家市場主體提供更加精準高效的‘訂單’式服務。”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檢察院輪值檢察官何仁超說。在武漢未來科技城法治服務中心,每天都有一名檢察干警到崗履職,響應涉企訴求。這里是武漢市檢察機關“保護知識產權”聯系點。
“高新企業轉型升級、占領市場主要依靠核心技術,這類企業遭遇的侵權事件,往往犯罪手段相對隱蔽化、高科技化,給辦案帶來不小困難。”回憶自己曾辦理的一起有巨大社會影響的侵犯商業秘密案,檢察官何海偉仍“心有余悸”:“光案卷材料就足足10大箱、200余冊,最難弄懂的是涉及專業領域的內容。”
“有了技術專家‘撐腰’,辦案輕松不少。”檢察官們深有體會地說道。知識產權專業性鴻溝一直以來都是辦案痛點。2021年10月起,武漢市檢察機關從市知識產權局、市出版局聘請知識產權技術調查官,并與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簽訂合作協議,共建“知識產權檢察保護理論與實務研究基地”,實現檢校資源優勢互補。同時,從上述單位聘請具有專業知識的人員兼任檢察官助理,形成以“檢校共建+技術調查官+特約檢察官助理”為支撐的知識產權檢察專家庫,協助處理專業性較強的知產犯罪案件。江岸區檢察院依托市檢察院打造的“檢察智庫”,也引入了知識產權技術調查官機制。
目前,該市檢察機關有1起案件入選“全國保護知識產權十大精品案件”,16起案件入選“武漢市保護知識產權十大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