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非織造布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湖北)的實驗室內,檢驗員正在進行顆粒物過濾效率測試。
【資料圖】
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汪子軼 通訊員 雷慧 周謙
1月18日上午,位于仙桃的國家非織造布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以下簡稱“國檢中心”)內,檢驗員鄒沁杉正在對N95口罩做著顆粒物過濾效率測試前的預處理。將處理好的口罩放入儀器,壓上模具,啟動測試儀,她緊盯著屏幕上躍動的數字并認真記錄。
湖北仙桃,擁有全國最大的非織布制品生產基地、完整的產業鏈條、輻射全球的多元化市場,同時,湖北省也是全國紡織服裝產業大省,纖紡產業集群達11個,產值超3000億元。圍繞“產能升級、結構升級、品牌升級”,湖北現代紡織產業在質量基礎設施的幫助下邁上了高質量發展的新賽道。
“家門口”就能領取檢驗報告
“近期,N95、KN95以及其他類型的口罩檢驗量成倍增長,每周需檢驗25至30批次,春節前,部分實驗室全天停不下來!”國檢中心相關負責人段云軒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2022年7月,國檢中心通過了省級資質認定評審,10月收到了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的驗收材料審查登記表,預計春節后將正式完成驗收。去年8月16日,湖北吾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彭愛明,從國檢中心領到了屬于該公司的、首次由國檢中心出具的正式檢驗報告,整個過程僅5分鐘。彭愛明介紹,公司主要生產防護服、口罩等非織造產品,往年產品都要送到廣州、北京檢驗,費時費力。平均一個口罩產品的檢驗費過萬,算下來每年檢驗費要數十萬元。如今家門口即可領報告單,直接出貨。
仙桃是全國最大的無紡布生產、加工和出口基地,全市現有非織造布企業近3000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72家,年產值超440億元,集聚了全國非織造布產業40%的產能。“十四五”期間,仙桃的目標是將無紡布產業打造成“千億航母”。
產業在變、企業需求在變,質量技術支撐能力也在不斷更新優化。
據介紹,國檢中心先后投資2300萬元購置各類儀器設備350臺套,部分設備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目前國檢中心建設實驗室面積6000平方米,擁有滿足非織造布及其制品、土工布檢測的恒溫恒濕室、微生物實驗室,以及其他專業檢測室10多個。擬申報口罩、防護服、醫用敷料、非織造布原料及其制品、土工布等共74個產品243個參數的檢測能力。
今后,國檢中心將按照設計方案,為仙桃乃至湖北省非織造產品提供至少3600批次/年的免費檢驗服務,預計為企業減免超過1000萬元。
目前,為服務現代紡織產業高質量發展,我省已建成國家棉花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湖北)、國家苧麻紡織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湖北)等4家國家質檢中心,建設湖北省針紡織服裝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等5家省級質檢中心。
“問診”省內服裝產業集群
在湖北紡織產業破解“大而不強”,走向“現代高效”的路上,“巡回問診”和“質量提升”一直都是產業提質增效的“好幫手”。
2022年以來,湖北省纖維檢驗局圍繞紗線及坯布、床上用品、嬰幼兒服裝及童裝、學生服等紡織服裝重點產品開展產品質量“巡回問診”幫扶工作,抽調檢驗檢測、計量檢定、質量體系、標準制修訂方面業務骨干,聯合高校專家成立專家團隊,深入省內14個重點區域開展質量技術幫扶“巡回問診”活動。專家團隊深入車間找問題、談方法,實施“一企一書一策”,幫助企業改進生產工藝、“堵住”質量漏洞。
近年來,在省市場監管局“萬千百十一”質量提升行動中,該局注重跟進服裝紡織企業需求,解決企業反映的具體質量問題,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經過協商,金太陽服飾公司在專家的指導下對標新標準進行質量提升,校服產品合格率提高了15%,增加合格品產值75萬元;福力德公司在廣檢集團和武漢紡織大學專家的合力攻關下,找出橡膠底龜裂的癥結和解決辦法,避免了3萬雙鞋報廢,減少損失654萬元……
產業升級,質量先行。考慮到湖北省內各地現代紡織集群各有特色、發展程度各異的現實情況,全省市場監管系統用好質量“工具箱”,為各產業集群“量身定制”發展方案。幫助仙桃毛嘴休閑女褲產業集群制定團體標準、規范企業行為;針對荊門紡織產業的短板問題,省市場監管局請來“浙江老師”,為荊門量身定制了第一個紡織服裝產業發展規劃……
2022年6月9日,省纖檢局、黃岡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龍感湖管理區三方共同簽署了共建“龍感湖紡織服裝產品質量提升示范區”戰略合作協議。我省將全面提升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質量基礎設施服務能力,為全省現代紡織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質量技術支撐,助力打造湖北現代服紡產業“新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