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評論員 屈旌
隨著兔年的腳步越來越近,全國各地出現了不少“兔年周邊”。近日,廣西南寧“南寧之夜”文旅步行街上的一只兔子燈,引發了網友爭議,有網友吐槽“這羊不羊兔不兔的”,也有網友覺得“這是很有心的創意”,還有人將它做成了表情包,這只兔子也就此走紅,很多人專門去打卡。南寧之夜品宣部劉先生表示,這個兔子燈的設計理念就是“丑美”。(據1月22日澎湃新聞)
南寧兔子燈“丑”上熱搜
【資料圖】
南寧這只“兔子燈”,的確是一眼丑,一般印象中可愛的,圓圓的,萌乎乎的兔子,被做成了彎耳朵、鞋拔臉、溜肩膀,有點像人,有點像羊,但仔細一看,也的確還是兔子。再加上它的眼睛半睜半閉,嘴角微微上揚,給人一種滿不在乎的戲謔感,在一眾可愛的兔子中,丑出了風格,丑出了獨特性。
從審美意義上而言,美是一種概念的正確展示,我們的大腦中對大多數的事物都有既定的概念和圖像,當藝術的再現與這種概念貼合,獲得了我們的認可時,我們就認為它是美的。反之,丑就是概念的不正確再現,是對既有印象的破壞,對日常規律的背離。
南寧的兔子燈被吐槽“羊不羊兔不兔”(來源:微博)
所以,我們認為美的人事物,一定是在短時間內就能引起舒適和共鳴的,反之,那些讓我們感到沖突和違和的,就會被認為是丑的,但是,每個人的感受都不盡相同,于是就形成了審美差異。廣義上的美丑邊界開始動搖、模糊,就出現了“丑美”這樣的說法。
藝術界和文藝圈早就已經刮起“丑美”的風潮,今年春晚因為吃燒雞帥上熱搜的張若昀,年輕的影后、“謀女郎”周冬雨,都曾經是“丑帥”“丑美”的代表,就是因為他們的五官與面部輪廓的匹配,突破了傳統所習慣的審美范式,顯得不那么和諧,但又因此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親和力。
而回到南寧這個兔子燈來說,網友所給出的“羊不羊兔不兔”的評價,準確地概括了很多人對其的審美感受。它雖然沒有和諧地、均衡地還原兔子的特征,但卻也并不讓人討厭,就是因為人們能清晰地感覺到,它所制造的沖突感不具備攻擊性,而是帶有一種“小眼一咪,笑看人生”的詼諧感,在春節的喜慶氣氛中,很容易形成各種另類的、活潑的解讀,也因此顯得格外特別,成為了網紅打卡點。
此前,重慶也有個巨型兔子燈,因為擬人化的設計而被網友嫌丑,當地很快就將其拆掉了,而南寧這個兔子,所在園區不但不拆,還表示會一直留存,吸引更多人來打卡。同樣被說丑,卻是不一樣的命運,也說明審美這件事,有時候真的不能一概而論,在特立獨行和符合大眾審美之間,如何找到平衡,實現突破,要花心思,更得有運氣。
園區相關回應視頻截圖
在這個崇尚審美多元化的當下,“乍一看是丑八怪,多看兩眼還有點可愛”的反轉,可能會經常出現。所以,有時候不要一被說丑,就慌了陣腳,趕緊開拆,不妨多問問大家,到底哪里丑,問題出在哪,至少下次就知道該怎么“避雷”。
丑陋與獨特,有時真的只有一線之隔,要怎么精準把握,還需要公共裝置的設計師們仔細捉摸。而南寧兔子燈的走紅,不管是不是歪打正著,至少說明了一個道理:只要能給人間帶來歡樂,再丑的兔子都可以“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