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春運大幕開啟,武漢電務段動車車載設備車間的漢口檢修庫內就會變得異常繁忙。1月21日20時,當武漢正沉浸在農歷除夕的萬家燈火之時,這里的忙碌才剛剛開始。
“我們的高鐵動車組,將在這里進行全方位的體檢,合格之后,出庫安全行駛到春運路上。”武漢電務段動車車載設備車間漢口車載設備工區工長陳偉說道。對動車組進行全面“體檢”,消除工作“疲勞”,保證動車組第二天“精神滿滿”,這是陳偉他們每天的工作內容。
(相關資料圖)
陳偉所在的漢口車載設備工區有21名職工,平均年齡不超過30歲。春運期間,他們分成4個小組每組4個人,接續對配屬的79組動車組車載設備進行一級檢修。陳偉介紹,他們檢修的動車組車載設備涉及5種ATP(列車超速防護系統)、2種LKJ(列車運行監控記錄裝置)、5種CIR(機車綜合無線通信設備)等設備,是全路最全、最復雜的,檢修這些動車組運行的核心設備,時刻考驗著他們的專業技術水平。
車載ATP與CIR設備,因其獨特作用,常被冠以“千里眼”和“順風耳”的稱呼。動車組在高速行駛時,無法更直接地觀察地面信息,需要借助“千里眼”和“順風耳”,因此維修養護好這些設備,對于列車運行安全至關重要。
21時30分,他們開始進行動車組車底作業。小組長張浩熟練矯健地穿梭在車下和地溝之間,檢查速度傳感裝置等車底設備,仔細檢查每個螺絲和防松標記,用手探查螺絲緊固情況。
“一個松動螺絲沒有檢查到位,都有可能導致列車存在安全隱患無法上線運行。”張浩介紹,他們有一套詳細的作業標準和流程,必須嚴格執行。
21時50分,組員胡笛、魏星兩人進入了動車組司機室,在不足5平方米的狹小空間內,魏星認真查看列車主控機箱、線路指示燈狀態,以及各種儀器顯示屏數據,嫻熟地操作著各種設備。20多分鐘后,他完成了車上設備檢查和22個項目的功能測試。
“這些具有數據記錄功能的車載設備,類似于飛機的‘黑匣子’,我們通過數據下載分析,查找動車可能存在的問題,提前排除設備安全隱患。”魏星說道。
據悉,他們檢修作業的地點,主要在司機室和動車組車下,檢修一列動車要從車頭走到車尾,再從車尾折返回來。通常一個夜班下來要檢修30輛左右的動車組,行走的步數往往達到3萬步。
24時,雖然農歷新年的鐘聲已敲響,但檢修庫內依舊燈火通明。
從除夕到大年初一,陳偉和同事們持續作業12個小時,用心默默守護著春運回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