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湖北日報評論員
年味是個什么味?沒有確切標準,但五花八門的過年習俗、愈發豐富的過年樣態、與時俱進的拜年方式等,都在不知不覺中給年添了幾分味道。
最近幾年,常有人感嘆“年味變淡了”。其實,很大程度上,這是我們對兒時的春節場景心存眷念。應該看到的是,隨著時代發展,過年方式已經有別于以往,年味正在被賦予新的內涵。它不再只是寫對聯、放鞭炮、吃年夜飯,更多的選擇和可能擺在我們面前。
年味,隨著社會發展升級迭代,演繹出不一樣的味道、綻放出不一樣的精彩。帶著孩子去看一場春節檔電影,在光影世界里感受快樂;徜徉于一座向往已久的城市,領略一個個為春節量身打造的精彩節目;逛廟會、猜燈謎、看非遺表演,體悟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這些更加新穎、更富創意的過年“打開方式”,共同構成了多彩的春節文化,也滋養著我們的精神文化生活,讓年味在傳承更迭中歷久彌香。
無論是全家動手置辦一桌團年飯,還是預訂一桌豐盛菜肴;無論是走街串巷互道一聲“新年好”,還是遠隔千里“花式”表達思念,送出的都是美好的祝福;無論是重視傳統習俗,用筆墨紙硯寫春聯,還是緊跟時尚潮流,在博物館里過大年,體驗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不管哪種方式,飽含親情與幸福的底色不變、傳達情誼與祝愿的初衷未改。
年味的存在感,不取決于一成不變的表達形式,而是來自于人們的參與感,來自于人與人之間心靈的親近感。年的味道,在目之所及的景致,更在暖意融融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