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岸綠、魚翔淺底、草木蔥蘢……孝昌縣以“河湖長制”為抓手,以“四化同步”為方向,全面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幸福河湖,實現了岸水同美、人水相親、城水共榮。
責任具體化 守護“河湖之安”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孝昌縣堅持高位推進,深入實施河湖長制,凝聚治水合力,成立縣委書記任第一總河庫長,縣長任總河庫長的領導小組,負責全縣流域治理、河湖管理等工作;鄉村兩級按照屬地管理責任,分級分段設立河湖長456名,負責轄區內水生態保護、水環境治理、水安全監管。
【資料圖】
將實施河湖長制與“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相結合,聘請民間河湖長49名、企業河長2名、河小青23名、小微水體長2507名,聘用保潔員1179名、監督員561名,累計投資40余萬元,制作和更新公示牌100余個,做到責任全民共知、環境全民共管、流域全民共治。
任務清單化 還原“河湖之凈”
科學劃定17處供水工程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建成58處農村集中供水工程,分兩批次開展鄉鎮飲用水源地規范化建設項目,嚴格落實“千噸萬人”以上飲水工程“一月一檢”、“千噸萬人”以下“一季一檢”要求,做實做細網上巡河與網下巡查、物理隔離和實地檢測工作舉措,目前均達到Ⅲ類以上水質標準。積極融入“荊楚安瀾”現代水網,成功承辦全省鄂北水資源配置二期工程開工儀式,加快實施孝昌分干線項目,其中二水廠、三水廠擴建后將惠及城鄉25萬人,讓更多人喝上“干凈水”“放心水”。
先后投入數十億元,將排污截污與五城同創、和美鄉村、功能鎮區、畜禽養殖、小微水體綜合整治相結合,“散、亂、污”企業整治強力推進,雨污分流及排澇治理工程加快實施,11個鄉鎮生活污水處理廠處理水質達到一級A標準,全縣污水處理率達92%以上,470家規模養殖場治理率和12117個小微水體治理率、管護率均達100%,納入整改任務的七里湖、小河溪兩個黑臭水體變身網紅“打卡地”,王店鎮高崗村小微水體整治經驗被納入全省經典案例之一。
大力實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近兩年來累計投入逾億元,修復河堤20余公里。深入踐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的治理思路,以創建省級森林城市為契機,全縣累計新增水系岸線綠化286公里、農田林網林帶1300公里,實現了以水串綠、以水連園、出門見景。
機制長效化 永續“河湖之暢”
建立完善“河湖長+警長”“河湖長+檢察長”等機制,在全縣各河流、湖泊所屬鄉鎮分段設置河(湖)警長35名,利用河湖長熟悉水情和公檢隊伍熟悉法律的優勢,實現打擊水事犯罪、法律監督和行政機關執法管理職能有效銜接,有效維護河湖庫渠各類水域的治安穩定。
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河湖長日常巡湖機制和重點職能部門流域巡查機制,綜合采用河庫長制綜合管理平臺、無人機航拍、暗訪督辦、現場查看等方式,聚焦“四亂”和養殖污染、污水排放等高頻高發問題,不定期開展河湖水庫及周邊環境巡查。2022年,鄉級以上河湖長和流域巡查專班累計巡湖1650余次,發布巡查履職通報3期,發現并解決各類問題300余個。
組建以縣水利和湖泊局、縣公安局、縣林業局、縣交通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單位為成員的執法隊伍,圍繞河道采砂清理、“剿滅”城市黑臭水體、入河排污口清理、涉河湖保護區違規違法治理等內容,24小時不間斷開展專項行動。2022年共開展聯合執法13次,扣押各類非法采砂設備88臺,收繳非法釣具130套,移交公安機關刑事案件1起。孝昌縣河砂辦被評為“全省河道采砂管理成績突出集體”。
宣教立體化 常繪“河湖之美”
孝昌縣在澴水花園段重點打造“反哺母親河”黨建引領示范基地,借助黨校培訓和“村莊清潔日”等契機,把黨旗插在河邊、把班會搬到現場,召開“反哺母親河、關注水生態”主題班會,不定期組織黨校學員、志愿者和沿岸群眾開展清河行動、護河行動,提升廣大群眾愛河護河熱情。
將節水型社會建設與文明單位創建深度融合,持續開展節水單位、節水小區創建,河湖長制示范人物發掘評選和“水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六進”等活動,不斷提高社會層面保護水資源的意識和能力。縣委書記談節水署名文章《堅持節水優先、推進綠色崛起》在全國節水辦官網刊登,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復核順利通過水利部驗收。
以頌揚水文化為主題,建立“水文化長廊”,開展“幸福河湖”主題教育讀書活動、攝影活動、演講活動。其中,水文化長廊中設置謀水、知水、護水、節水、治水、親水等六大專欄,重點介紹河湖長制政策、水資源保護利用、水生態修復治理以及孝昌人民共同節水、治水的卓然成效,全社會關愛河湖意識顯著增強,全民治水護水氛圍日益濃厚。
來源:湖北河湖長公眾號 孝昌縣河湖長制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