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湖北日報客戶端訊(通訊員 馨怡)查看長勢、協調采摘、搬運裝箱……春節前夕,曾都區萬店鎮龍頭灣村土壘式蔬菜大棚內,郭宇仍在忙活著。這里是龍頭灣村4組梁家灣,在剛過去的2022年,66個土壘式蔬菜大棚在這里搭建起來。
“回來建大棚種蔬菜的,全是像郭宇這樣的年輕人,都是打工回來的,投資都不小,敢闖敢拼,一個個干勁十足。”龍頭灣村黨支部書記孫燈武說。
萬店鎮是省政府最早一批命名的無公害蔬菜基地之一,是隨州有名的蔬菜種植大鎮。該鎮2019年啟動蔬菜產業“百千萬”工程,即蔬菜種植基地百畝示范、千畝引領、萬畝提升。近年來在鄉村全面振興的進程中,萬店蔬菜產業發展迅速,吸引了一批“80后”年輕群體返村,筑夢希望的田野。
郭宇是隔壁塔兒灣居委會人,2008年退伍后一直在城區打工開工程車。比他大幾歲的表哥包聰是龍頭灣本村人,此前從事水電安裝。2022年,謀劃合計多年的哥倆,下定決心,拿出多年積蓄,再從銀行借貸,親戚幫忙湊點,各投資約150萬元,回村建大棚種青皮茄子。 在梁家灣,整齊排列的土壘式蔬菜大棚,棚長約100至140米,寬約15米。入口處的5個棚便是郭宇家的。進入棚內,瞬間像進入空調房,溫暖如春。過道左邊是厚厚的土墻,右邊是綠油油的一片——長到快2米高的茄子植株上掛滿了飽滿的青茄,長勢喜人。
郭宇順手摘除幾片多余的枝葉,看看這株,又摸摸那個胖乎乎的茄子。“種成功了!10月中旬就開始采摘了,根據氣溫每間隔2至4天摘一次,目前已經摘了5萬多斤了。這種棚,土墻厚4米多,比室外溫度高出十七八度。”郭宇用手拍拍土墻,又指著棚頂厚實的一層絲棉介紹:“上面還有‘保溫被’,棚子白天曬太陽,晚上蓋被子,保證茄子生長所需的溫度。”
多年發展,大棚蔬菜種植的種苗采購、栽培技術指導、市場銷售等,萬店已形成成熟的運作模式。當地蔬菜種植協會免費為菜農提供技術指導,為像郭宇、包聰這樣的新手解決了“不會種”的問題。采摘用工上,村上基層黨組織協調統籌,擔起“勞務公司”的角色,確保基地采摘人手,也保證農民就近務工增收。
在萬店蔬菜種植的中心區域小河溝村,在240國道旁,先期規劃20畝的萬店蔬菜交易市場正在建設中,將于2023年上半年建成投入使用。“搭建平臺,打造品牌,引進更多蔬菜批發商,讓菜農與收購商自主議價,保障菜農收益。”萬店鎮政府有關負責人說。
“受疫情影響,2022年茄子價格比往年差一些。但年后,這一批苗還能一直采到6月底。萬店的蔬菜交易市場也快建好了,我們非常有信心。”郭宇憨笑著說。和包聰一樣,返鄉干起農活,兩人臉曬黑了,雙手滿是裂紋。“30多歲了,現在也算是有了自己的事業,慢慢來,不著急。”包聰堅定的眼神里滿是對美好明天的希望。